-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
??? 模板:
基本信息
? 课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白塬乡兴民中学 作者:冉彦军?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 世界的地形》是对地球。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影响。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特征并初步通过,使学生初步了解通过自主地学习通过对五种基本地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精神。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2、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3、学生学会等高线图的画法与识别。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生存在地球上,陆地表面地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利用课件放一些我国的各种陆地地形(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华南丘陵等图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形,那么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 (用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陆地地形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提出疑问,启发学生。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阅读课文图示2-31,巩固定义找出区别并计算B、C点的相对高度
[知识运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到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却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高。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学生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仔细观察课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图,让学生从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相对高度)等方面观察比较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特征异同,讨论后归纳完成表格:
地形类型
不同之处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
较高边缘陡峻
丘陵
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山地
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活动〕调查家乡的地形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说明地形对家乡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海底地形 〔展示〕海底地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探究活动]1、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2、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分组活动怎样看地形图,辨别各地形区域的名称?看哪一组观察的全面、详细?(结合所学的,看地图,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
D.
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黄色越深海拔越高。海洋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b)等高线的分布(疏密)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
(c)等高线的走向
山峰:等高线圈闭合(山顶)山的最高处(数值由里向外递减。反之盆地)
山坡: 陡坡——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
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可以为了结合记忆,用自己的拳头形象比划上述概念)
〔课堂活动〕利用沙土、水、棉线等,先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然后做出等高线,从上往下观察山峰、山脊、山谷等一组组等高线的形状与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模型,判读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IS E1203-2007 合成钢轨枕.由纤维增强泡沫聚氨酯制造.pdf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doc
- 桂科版2025 七下主题二任务二 在线学习新变革 课件.pptx VIP
- 雅马哈PS400使用说明书.pdf
-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库298题(含标准答案).pdf VIP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营养(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docx
-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课件.ppt VIP
- 在XX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交流研讨发言范文.docx VIP
- 市政道路工程全套验收报验资料及检测.docx VIP
-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