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转型期货币超发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影响探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货币超发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影响探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货币超发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引言
货币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弗里德曼与施瓦茨在《美国货币史(1867-1890)》[1]通过对近百年来美国货币史的详尽剖析发现,货币存量的变化与经济状况、货币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货币状况的变化与经济状况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高度稳定的;但是,货币状况的变化通常有其独立的原因,这些变化并不是对经济运行状况变化的简单反映。基于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货币调控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我国广义货币余额从2000年初的12万亿,到如今的144万亿,十五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了12倍。由于货币余额的增长迅速,我国M2/GDP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M2/GDP从2000年的138.7%上升到2015年末的205.7%,如图1所示。
货币问题会导致经济体发展中暴露出一系列潜在风险。其中,资产泡沫问题无疑是最主要的风险点。如果一种货币长期超发,那么该货币相对一般商品和其他币种的价值就会下降,超发的货币会以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诱发资产泡沫。严重的资产泡沫一旦形成,经济体的运行风险将极大提升。因此,对货币状况变化与经济状况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预测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而且有助于判断未来的经济状况变化,特别是资产价格的变化。
二、我国货币供给的变化及特征
(一)货币供给年均20%的高增长现状
自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存量变化情况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它那急剧的上升趋势。1985年,M0、M1以及M2分别为987.80亿元,3340.90亿元以及5198.90亿元。到2015年,M0、M1以及M2分别为63216.58亿元、400953.44亿元、1392278.11亿元。与1985年相比,2015年M0增长了63倍,M1增长了119倍,M2增长了267倍,年均增速近20%。
从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变化来看,从2000年以来,流通中现金增幅最小,仅仅330%,活期存款增幅770%,准货币增幅最大,超过1000%。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比重不断下降,流通中现金占比降幅超过6%,活期存款占比降幅3.5%,而准货币的比重不断上升,增幅接近10%。准货币比重的大幅提升说明我国新增货币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用于储蓄。
(二)基于经典货币数量论的货币增长分析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应量乘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一般价格水平乘于实际总产出,即MV=PY。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可推导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价格增长率之和,即m=p+y。对于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价格增长率无法解释的部分,我们将其归结为纯粹货币余额的增长率mrsquo;。而人口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增长率共同决定了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因为人均产出等于实际总产出除于总人口,即G(t)=Y(t)/N(t),两边取对数,lnG(t)=lnY(t)-lnN(t),两边对t求导,,三项分别表示:人均产出增长率g、总产出增长率y以及人口增长率n,即g=y-n。因此,m=n+g+p+mrsquo;。
即货币增长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1]:
1.人口的增长;
2.人均产出的增长;
3.物价的增长;
4.货币余额的增长。
下面就用四要素发对我国的货币超发的原因:
首先,从人口方面来看,我国人口的变动不大,1985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0.585亿,到了2015年我国人口达到13.446亿,人口增长了27%,年均增长0.87%。人均货币存量(M2)从1985年的491元增长至2015年的101285元,增长了大约209倍,年增长19.53%。如图2所示。
从物价的情况来看,1985年以来,我国物价呈现出较快的上涨态势,其中,1985年~1996年之间,物价上涨比较迅速,年均涨幅超过10%,之后(1997年~2015年)物价上涨逐步趋缓,基本上都在5%以下,年均涨幅仅1.91%。总体来看近30年,我国物价上涨了369%,年均涨幅5.29%。相关研究表明[2],在经济扩张时期,物价总水平的提高幅度要高于物价指数提高所表现出来的提高幅度。
从人均产出来看,自1985年以来,我国人均产出增长迅速。1985年,我国人均产出仅854元,2003年首次超过万元,2015年人均产出接近5万元,增长了近57倍,年平均涨幅14.47%。由于该人均产出是按照GDP现价数据计算,因此,该人均产出中隐含了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若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5.29%),则人均年产出年均增速为9.18%。
综合四要素,我国年均20.48%的货币供应增长可以归结为:0.87%是基于人口的增长;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