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部经济崛起路径依赖及路径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部经济崛起路径依赖及路径选择

中部经济崛起路径依赖及路径选择    一、中部地区经济现状分析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土地面积102.7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总数3.61亿,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为3.21万亿元,占全国的23.4%,中部六省人均GDP为903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5%,也仅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l/6左右(中国统计年鉴,2005)。 从经济结构看,2004年中部地区六省第一、二、三产业构成分别为17.3%、48.1%、34.6%。从财政收人看,2004年中部地区六省地方财政收入1796.6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15.4%。   从开放程度看,2004年中部6省的外贸依存度为9%,与全国的69.8%相比低了60多个百分点。从现代化进程看,采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居环境、信息化四大类指标共27个评估指数对全国各省现代化进程进行测评,中部六省的排序如下:湖北排位12,分值37.21;山西排位15,分值34.75;湖南排位18,分值32.50;江西排位25,分值27.12;安徽排位26,分值26.80;河南排位28,分值26.35。中部六省都未进入前十名,现代化进程缓慢。   从人均GDP水平看,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4年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5%左右。      二、中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      一个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决定其在全国区域分工中所承担功能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资源禀赋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2004年,中部地区煤炭采选业占全国的55.1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38.3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占37.27%,发电量、钢、生铁、成品钢材等的产量也分别占全国的20%-24.5%。   2.农业资源。中部六省地处亚热带和温热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和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输出基地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04年的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8%和41.3%,是名副其实的“粮仓”和“油库”。   3.水资源。除山西水资源较为贫乏外,其他省份水资源相对富余。在全国十大流域中,中部拥有第一大流域长江,第二大流域黄河,第五大流域淮河,第六大流域海河。在全国五大淡水湖中,中部拥有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第四大淡水湖巢湖。2004年,中部六省水资源总量为7025.4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5.1%。   4.劳动力。中部地区有3.65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1%,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低,而劳动力的素质较高,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同时中部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比较多,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各层次的劳动力竞争力较强,能够支撑各类产业的发展。   5.地理位置。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中部既是东部加快发展的腹地,又是西部大开发连接东西部的桥梁,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      三、中部地区“塌陷”的原因      国内学术界认为中部“塌陷”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中部地区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内生增长机制不足(于奎,2006)、中部地区缺少大都市圈或者说中心城市经济带的带动(陈淑兰等,2006)、中部地区未能将比较优势适当转化为竞争优势(缪国书,2006)等。笔者认为中部“塌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身产业结构缺陷的原因。这是最主要的原因。(1)产业结构偏离度过大。从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结构看,中部地区第一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看,中部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远远超过其增加值的比重。也就是说,中部地区劳动力结构与增加值结构之间有较大反差,即产业结构偏离度过大,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滞后进而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2)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单一。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所占比重偏高,林业、渔业所占比重偏低。农业经济各行业之间关联度不强,农村工业发展依然缓慢。(3)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资源的粗加工阶段,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的比重过大。这种产业状况,一方面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另一方面长期以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初级产品、粗加工生产比重居高不下,形成单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