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基本特征及主要对策.doc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基本特征及主要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基本特征及主要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基本特征及主要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对策 一、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其民生福祉效应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实现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性转变。经济新常态有以下主要特点: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深度调整,实现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更均衡拉动增长,逐步实现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总之,就是经济发展要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挤掉增长中的水分,实现实实在在的,百姓能够更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如果从科学发展观视角进一步研判,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其民生福祉效应。  人的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成果应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这早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科学认知。不仅马克思经济学深刻阐明了这方面的基本原理,从18世纪亚当·斯密等西方经济学古典学派到20世纪凯恩斯、萨缪尔森等及其后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对此也有不少重要论述。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近年的著作中,论述了人类合作和共享的趋势。他指出:“人类世世代代都变成了机器,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活着是为了工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合作时代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机会,摆脱束缚在功利世界里机械地生活,享受自由带来的愉悦:活着是为了游乐。”“合作时代则更多地看重创造、互动、社会资本、参与开放共享以及加入全球网络”{1}。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新著《21世纪资本论》中,针对1980年代以来全球(包括中国在内)贫富差距重新扩大的现实,强调要将分配问题纳入到经济学的核心,着重探讨如何让社会所有群体都能从增长中获益{2}。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后,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求,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宗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发展,更加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要求改善民生不仅要提高生活水平,还要提高生活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5}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不只要让全体人民改善物质生活,还要让他们享受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的成果,拥有一个公平正义与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6}。应当说,对于发展经济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是明确的、一以贯之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我国经济运行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经济发展偏离其增进民生福祉目的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的生存发展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这有目共睹。但相对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改善总体上说还相当不够,而且在各部分社会成员之间呈现出愈益显著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为数不少的人生活状况还较差,有的还未摆脱贫困。这表明,人民大众从经济发展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对发展成果的分享也不够公平。  经济发展为何会偏离其本来的增进民生福祉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我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多、底子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基点上起步的。为了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使国家富强起来,我们依仗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国土面积大的优势,借助劳动力、能源、资源的高投入,同时主要依靠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国外市场,以实现高增长。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选择这种规模速度型增长模式,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它一旦实行,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某种惯性。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而被延续下来,显然又是不正常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模式,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而这又最终和集中体现在影响和挤压民生福利{7}。  由上可见,经济进入新常态,最根本的是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向民生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或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指生产要素或资源(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的配置和组合方式,还包括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经济增长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等深层内涵。民生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经济发展的民生效应得以显现并不断增强(所谓经济发展的民生效应,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下,人民群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