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预算管理体制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002年继续对民族省区和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州等实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主要办法是,将各民族地区增值税环比增量80%的一半按来源地直接留给民族地区,另外一半同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按因素法分配。按来源地分配的转移支付=该地区增值税环比增量×40%-该地区税收返还增值税增量。按因素法分配的转移支付=(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转移支付系数根据各省区人员经费和基本公用经费占其地方标准财政收入的比重分档确定。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体制 转移支付制度 共享税种 标准收入 标准支出 二、简述题 1.简述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2. 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 3.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我国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本章要求: 1.了解: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 2.理解:预算管理体制含义 3.掌握: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内容及理论依据 4.熟练掌握: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体制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 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新中国成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主要收入集中上缴中央金库,地方开支由中央核准,统一拨付,只给地方留下少许机动财力。 2.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主要做法是由中央核定地方收支指标,全部收入分为各级固定收入和比例分成收入,凡收大于支的地方上解收入,凡支大于收的地方由中央补助。中央预算另设专项拨款,由中央集中支配。 3.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财政包干体制。财政包干体制对原来的体制有重大的突破,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主要表现在地方预算初步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一级预算主体。具体做法,经过几次调整: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8年改进包干办法,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6种包干方法: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 (一)分级分税预算体制的主要特征 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二)分级分税预算体制的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1.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支出角度分析,按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展次性,另一方面则是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收入来源的层次性。 2.集权与分权关系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作为划分收支的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分级预算体制的一般标准,通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但各国的收支划分是不同的,有的差别还很大,主要取决于由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决定的集权与分权关系。所以,集权与分权关系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标准之一。 (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