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洋环流.ppt

  1.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东边界流 大洋的东边界流有太平洋的加里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流、本格拉流以及印度洋的西澳流。由于它们从高纬流向低纬,因此都是寒流,同时都处在大洋东边界,故称东边界流。与西边界流相比,它们的流幅宽广、流速小,而且影响深度也浅。 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海洋水文特征。这是由于信风几乎常年沿岸吹,而且风速分布不均,即近岸小,海面上大,从而造成海水离岸运动所致。前已提及上升流区往往是良好渔场。 另外,由于东边界流是来自高纬海区的寒流,其水色低,透明度小,形成大气的冷下垫面,造成其上方的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因此干旱少雨。与西边界流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特点形成明显的差异。 (五)极地环流 北冰洋中的环流 北冰洋内主要有从大西洋进入的挪威流及一些沿岸流。加拿大海盆中为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式环流,它从亚美交界处的楚科奇海穿越北极到达格陵兰海,部分折向西流,部分汇入东格陵兰流,一起把大量的浮冰携带进入大西洋,估计每年10000km3。其它多为一些小型气旋式环流。 南极海区环流 在南极大陆边缘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由于极地东风的作用,形成了一支自东向西绕南极大陆边缘的小环流,称为东风环流。它与南极绕极环流之间,由于动力作用形成南极辐散带。与南极大陆之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聚下沉,此即南极大陆辐聚。这也是南极陆架区表层海水下沉的动力学原因。 极地海区的共同特点是:几乎终年或大多数时间由冰覆盖,结冰与融冰过程导致全年水温与盐度较低,形成低温低盐的表层水。 (六)副热带辐聚区的特点 在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中间海域,流向不定,因季节变化而分别受西风漂流与赤道流的影响,一般流速甚小。由于它在反气旋式大环流中心,表层海水辐聚下沉,称为副热带辐聚区。它把大洋表层盐度最大、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温暖表层水带到表层以下,形成次表层水。 该区内的天气干燥而晴朗,风力微弱,海面比较平静。由于海水辐聚下沉,悬浮物质少,因此具有世界大洋中最高的水色和最大透明度,也是世界大洋中生产力最低的海区,故有“海洋沙漠”之称。 以上就是世界大洋表层在水平方向上的主要环流及其特征。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区域性海流,例如,瑞德(Ried, 1959)在南太平洋的赤道流中,发现了一支赤道逆流;尤德(Uda, 1955)在北太平洋发现了一支副热带逆流等,但它们的持续性及其在总的大洋环流中的作用,目前尚不完全了解。 二、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关于表层的风生环流已进行了较多的讨论,但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在赤道上,西向的南赤道流,在赤道两侧分别向南与向北辐散,导致海水上升;在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之间(3?-4?N),由于海水辐聚而导致下沉;在赤道逆流与北赤道流之间(10?N)又形成了海水的辐散上升。由于连续性的原因,上述上升或下沉的海水在一定的深度上便形成了经向的次级小环流。它们分布在25?N~20?S之间,所处深度较浅,仅变动于(50~100)m之间。正是由于这些次级小型环流的存在,使得赤道海区表层的热量和淡水盈余向高纬方向输送,部分调节了热盐的分布状况,使其得以相对稳定。 顺便指出,由于表面海水的辐散或辐聚,导致海面发生起伏,由此所形成的压力场,在表层纬向环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 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以经向为主,其分布的深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密度,因此仍以热盐效应起主导作用。但在某些海域海水的下沉或上升也会由某些动力作用引起。 (一)次表层水的运动和分布: 大洋表层以下与大洋主温跃层以上的海水称为次表层水,是由副热带海域(两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中间)的表层水下沉形成的。它为高盐水,但温度也较高,在副热带辐聚的动力作用下,它只能下沉到表层水以下的深度上,然后重新分布。其中大部分水体流向低纬一侧,沿主温跃层散布,少部分流向高纬一侧,形成了以高盐为主要特性的次表层水。 在次表层水形成过程中,由于动力作用与连续性的制约,导致其下界的深度起伏与表层水海面的起伏恰恰相反。因为次表层水也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与表层水一起称为大洋上层暖水区,其下方的主温跃层正是该暖水区与大洋深处冷水区之间的过渡层,因此具有很大铅直温度梯度。 (二)大洋冷水区的环流 冷水区的环流指大洋主温跃层以下与极锋向极一侧水域内的环流。包括中层水、深层水、底层水的运动与分布情况。 1.中层水的运动 中层水主要由南极辐聚和西北辐聚区下沉的海水所形成,因此带有源地的低盐特征。由于温度也较低,故其密度较大,所以分布在次表层之下。对其运动情况,可按其低盐特点进行追踪。 由南极辐聚带下沉的海水,其温、盐特征值分别为2.2℃与33.8。它下沉到(800~1000)m的深度上,一边参加了南极绕极环流,一部分水体向北散布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