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里昂惕夫之谜.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部分 列昂惕夫反论 列昂惕夫反论 W.Leontief 求学 列昂惕夫出生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他的父亲老列昂惕夫(Wassily W. Leontief)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列昂悌夫15岁就进入了父亲执教的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圣彼得堡大学)攻读哲学,也选修了一些经济学的课程。19岁(1925年)时便获学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22岁时(1928年)就已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离开俄国的原因跟列昂悌夫公开反对共产主义有关,他甚至为此数度被逮捕跟监禁。 早期教职生涯 1927至1930年他任职于克里斯蒂安-阿伯瑞希茨大学下辖的世界经济学会。1928年他以中国铁路部的顾问身份访问中国一年,往后他不时地利用中国时的经验解释「投入产出理论」。1931年移居美国,并任职于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1932年与诗人马克蕬(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哈佛大学时期 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列昂惕夫在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这段时期也是该系的黄金时期:熊彼得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备为推崇,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安·萨缪尔森跟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生平获得荣誉 列昂惕夫毕生获得很多荣誉学位与奖章,另参过过很多的团体跟研究计划,其中主要的有: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AAAS) ,计量经济学会会员,1954年任会长 ;美国经济学会协会(AEA)会员,1970年任会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1973年 主要著作 《美国的经济结构,1919-1929》,194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1953年出版 《经济学论文集》,196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 《投入产出的经济学》(Input-Output Economics), 1966年, 牛 津大学出版 列昂惕夫反论(又称列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美籍俄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用美国的经验来验证俄林-赫克歇尔定理,即美国是否像该定理所描述的那样,出口的是资本密集的商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的商品,因为美国在当时无疑是人均资本拥有量远远高于其所有贸易伙伴的国家。 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要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这一结论不仅与俄-赫定理相反,而且也有悖常理。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出口商品中的资本含量 劳动的投入 进口替代产品与出口产品的比值 1947 2550780美元 182年工 18180美元年工/14010美元年工 1951 2256800美元 168年工 13726美元年工/12977美元年工 1958 1876000美元 131年工 18000美元年工/14200美元年工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  里昂惕夫对有效劳动应做如下解释: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其他国家3倍,因此,如果以其他国家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这样,上述矛盾现象,即里昂惕夫之谜也就不存在了。 (还是从要素对比角度)  2、要素密集度逆转   罗纳德·琼斯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时,使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因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同,在一个国家上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生产技术上的差别被学者们概括为“生产要素的密集度逆转”。 eg. 中国的服装中劳动力的含量较高 (劳动密集型 ) 而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中智力成分含量较高 (智力密集型) 3.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论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两国消费者偏好假设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国际贸易形态只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需求无关。 在现实中,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影响国际贸易的需求因素可能有很多表现。这里仅列举一种可能的影响形式: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依据原来根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