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生物药剂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四、药物代谢 肝脏的功能: (1)代谢功能 (2)胆汁生成和排泄功能 (3)解毒作用 (4)血液凝固功能 (5)免疫功能 (6)其他功能 First Pass Effect Hepatic Extraction 五、药物的排泄 肾排泄 胆汁排泄 其它排泄途径:唾液、乳汁、汗液、肺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解离度与脂溶性 溶出速率 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 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 一、解离度与脂溶性 (一)解离度 pH—分配学说 Henderson-Hasselbalch (H-H)方程: 弱酸性药物 pKa – pH = lg ( Cu / Ci ) 弱碱性药物 pKa – pH = lg ( Ci / Cu ) 例题:水杨酸、奎宁 药物在肠内的吸收不符合pH-分配假说,一般较高, 原因: 吸收表面的微环境pH较低,大约5.3左右 分子型和离子型药物的平衡转化 有膜孔途径 小肠吸收表面积大 (二)脂溶性 二、溶出速率(dissolution rate) (一)溶出速率理论 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 Noyes-Whitney 方程: dC/dt=DS(Cs-C)/h=kSCs Cs C 胃肠壁 D h (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 药物的溶解度:pH的影响 粒子的大小:微粉化 多晶型:稳定型、亚稳型、不稳定型、无定型 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三)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 衍生物或前体药物,或改变给药途径 液态 无定型 A型 B型 熔融 骤冷 80°C 冷却 熔融 缓慢冷却 熔融 室温放置 315 h 棕榈氯霉素的晶型转变 (四)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 类别 溶解度 通透性 吸收预测 建议 Ⅰ 高 高 吸收好 Ⅱ 低 高 溶出限速 增加溶解度(成盐) Ⅲ 高 低 跨膜限速 增加脂溶性(成酯) Ⅳ 低 低 吸收差 结构改造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片剂包衣 促进吸收: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等 阻碍吸收:黏合剂、润滑剂、制粒压力大小、包衣等 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 1 提高溶出速度:增加溶解度(成盐、无定型,表面活性剂)、增加表面积(微粉化、固体分散体) 2 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 口服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胆盐 提高细胞膜的流动性:脂肪酸 细胞膜成分的溶解(磷脂):表面活性剂 膜蛋白的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三、药物的分布 (distribution) 表观分布容积( Vd ) 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量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非药物分布的真实容积,无生理意义。 与蛋白结合率及在组织中的分布密切相关。 Vd=D/C 单位为L或L/kg 60公斤的人,总水分大约为36 L,其中细胞内液25 L,细胞间液8 L,血浆2.5 L Vd ≈36 L时,说明药物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 Vd << 36 L,说明药物血液中的浓度高于组织中的浓度,药物可能是水溶性的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易向组织分布。 Vd >> 36 L,说明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浓度,药物可能是脂溶性较强,容易向组织中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一、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 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一、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 血液循环的速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转运途径:被动扩散 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微孔途径 脂溶性药物------类脂途径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与组织本身有关;肝血窦、脑和脊髓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 大多数酸性和一些碱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 许多碱性药物和中性药物与α1-酸性糖蛋白或脂蛋白结合 结合是药物的贮库形式,是可逆的。 可发生饱和、竞争、置换等作用,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 血液-----细胞外液-----细胞内 被动扩散,特殊转运 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结合率、异构体、制剂生产工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