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青少年期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青少年自杀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负性生活事件:恋爱受挫,人际冲突,学业受挫, 经济困难,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纠纷等。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 个体心理问题:个体的性格;精神健康因素。 自杀危险因素(费立鹏) 死前两周抑郁程度重 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死亡当时的急性应激强度大 死前一个月的生活质量低 死前两天有剧烈的人际冲突 慢性心理压力大 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有血缘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失业或从事没有薪金的工作 死前一个月社会交往少。 自杀的征兆 导致自杀的9个预测指标: ⑴死前两周抑郁症状分很高; ⑵曾经自杀未遂; ⑶自杀时有急性应激事件;⑷死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生活质量差;⑸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冲突;⑹严重的慢性刺激;⑺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⑻血亲曾有过自杀行为; ⑼死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社交水平差。 根据专家对中国自杀者进行心理分析,发现自杀者有以下特点: 一、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79%居住在乡村,28%未上过学; 二、58%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75%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62%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 三、27%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47%曾出现过自杀行为; 四、63%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仅9%。 五、死前一年最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为:经注困难(40%),严重躯体疾病(38%),夫妻矛盾或不和(35%) 自杀风险的评估 帕特森(Patterson) SADPERSONS自杀风险评估量表 Beck自杀意念量表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 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 □≤5分低风险;□6--8分中度风险;□9--11分高风险;□≧12分极高风险 青少年自杀的干预措施 社会工作的介入主要是通过学校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来开展,具体方式主要是生命教育和危机干预 生命教育:预防性措施,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危机干预: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自杀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渡过危机。 主要方法是建立自杀预防的三级体系。 自杀预防分有三级。 一级预防主要是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防止引起致命后果的措施。一级预防是针对问题而不是针对自杀,处理好各种问题有利于预防自杀,然而这是三级之中最难做到的; 二级预防主要是对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包括自杀预防中心或危机干预中心的建立和关闭出口,目的是减少自杀工具的近便性和可用性; 三级预防则是对曾经有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自杀,包括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开展导致自杀的环境的研究。新疆自杀干预中心主要从事三级自杀干预。 全国性自杀预防研究项目——中国 限制自杀工具的方便易得,特别是农药和有毒药物的方便易得 扩大高危人群的社会支持网络 针对精神卫生和自杀的健康促进活动 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处理与自杀有关的精神问题的能力 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筛选高危个体的项目 扩大面向高危个体的危机支持服务和有针对性的精神卫生服务 提高初级保健机构处理自杀未遂导致的躯体合并症的能力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ISPA) 国际预防自杀协会(IASP)由已故Erwin Ringel教授于1960年 创立于奥地利。迄今已有来自 超过50多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及 志愿者参入。IASP致力预防自 杀并且为一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官方关系的非政府机构 IASP致力于预防自杀行为,减少其影响,并向科研人员、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危机 工作者、志愿者及自杀遗属提供一个论坛。 (五)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指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各种犯罪的总称,依据生理年龄(10-18岁)来划分的。 特点: 偶发性 团伙性 模仿性 暴力性 低龄化 影响因素 个体原因:人格特征、不懂法 家庭原因: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亲子关系 学校原因: 教育功能单一化。 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的鄙弃和疏于教育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流失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 社会原因:贫困、媒体影响、暴力文化疏忽 司法原因:青少年在监狱的交叉感染和司法教育不健全 干预措施 对青少年的介入,社会工作最重要、最有成效的干预是社区矫正服务。 在香港,青少年社区矫正推出了“社区为本”的自新计划,包括“感化令”、“社会服务令”“社区志愿服务计划”等。 中国在青少年犯罪的介入上,采取社区预防与矫正相结合的措施。社区预防如青岛实行“红黄绿”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警机制。在社区矫正上, 广州市社会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金不换”工程将重点放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