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环境意识及行为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环境意识及行为研究综述

农民环境意识及行为研究综述 周保吉 【摘要】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自然掠夺式开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城市污染转嫁,乡镇企业污染等问题长期积累,导致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民身心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挑战。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根本上要靠农村的主体——农民的自觉行为,当前最迫切的是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农民环境意识及其行为研究进行评述,以期展现该研究的整体轮廓,为提高我国农民环境意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民;环境意识;农村环境;行为 北京的雾霾、沙尘,大城市的汽车尾气、噪音,工业城市的工厂污水、废气排放,太湖的蓝藻,滇池的水体富营养化等等,这些关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报道每天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另一块更为广阔的区域却较少受到关注,那就是广大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我国农村也未能幸免,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现状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农村环境问题来自多方面。一是随着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的大量采用,农业生产及农业产品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项调查表明,化肥的超量使用已经导致我国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加剧,而农药的滥用致使其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现象日益严重。我国农药使用中以杀虫剂为主,占农药总用量的78%,其中,又以甲胺磷、敌敌畏等毒性较高的品种使用最多。据农业植保部门抽样调查, 在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占到32.8%,令人忧心的是,我们的农药施用量每年仍以10%的速度递增(苏静,2004)。滥用饲料添加剂导致畜产品中有害物质不断超标,无节制地焚烧秸秆造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大量的化肥、农药被雨水带入水体中形成农村面源污染,未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水成为新的污染源。如今,如何阻击农业污染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是农村环境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扔乱倒,污染了农村水体、地表和空气,有研究表明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刘莹,王凤,2012)。三是随着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互动的加强,城市工业尤其是高污染型工业开始向农村地区扩展,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地区转嫁(李桂林洪,1999;洪大用,1999;乐小芳,2003)。四是乡镇企业排污处理技术落后,长期存在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叠加和积累,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农民身心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峻挑战。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除了政府之外,必须依靠农村人口的主体——农民,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农民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环境意识已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人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环境意识是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王民,1999)。 一、农民环境意识的内涵 环境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是由来已久的,据《史记》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先人就已认识到管理花草树木的重要性了。但是环境意识作为一个术语,以及这个术语所包涵的丰富的内容却是新的。现代的环境意识首先倡导于西方,中文译文来自“Environmental Awareness”一词。综观国际学术界,“环境意识”这一术语的产生以及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学者Roth首先提出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概念,其含义与环境意识的含义极为接近,实际上,环境素养可以认为是环境意识的同义。当时媒体认为环境污染是那些环境盲(Environmental illiterates)造成的,Roth便提出如何辨认有环境素养的公民,由此提出环境素养的概念。就中国而言,“环境意识”的提法在正式场合的出现,始自1983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环境意识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理解和定义,不仅国际上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国内学者也是如此。环境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关注、参与、行为和道德等方面的意识(梁发祥,曹娟玲,罗荣娥,曹瑞林,罗卫国,2010)。陈永森认为,所谓的环境意识,就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思想、观念、知识、态度、价值和心理的总称。杨朝飞认为,从根本上讲,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以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易先良认为,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现象和环境行为能力的反映和认识。不同的学者对于环境意识的理解与定义虽然是各有千秋,但是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意识是一种历史的范畴,它是关于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心理、态度及与此相对应的行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