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诺贝尔》教学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诺贝尔》教学实录

《诺贝尔》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播放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片段)生认真观看。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 生: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这可是我们文学界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那谁知道这奖在哪里颁布呢? 生:瑞典王国的斯德哥尔摩。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那里是诺贝尔出生的地方。 师:嗯,有道理。那谁知道这个奖在什么时候颁布? 生: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师:看来咱同学知道的可真不少。那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诺贝尔的一篇课文:第21课——《诺贝尔》。好,上课!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初识“炸药”。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诺贝尔是一个发明家,他这一辈子发明了好多东西。而他最主要的发明就是炸药,那他都发明了那些炸药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看谁最先找到,然后告诉老师。 生1:诺贝尔爆炸油,又叫液体炸药。 生2:还有固体炸药,也就是黄色炸药。 生3:老师,还有,就是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 三、质疑讨论,提纲挈领,归纳发明炸药的三个过程。 师:嗯,同学们找的很仔细。我们知道,炸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东西,那诺贝尔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研究和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3至9自然段,说说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生自由读书。 师:谁已经发现?谁来读一读? 生1:(读找到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老师对你的要求再高一点,你看你能不能用“为了……他发明了……炸药”这样的句式来概括地说呢? 生1:他为了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发明了液体炸药。 师:真聪明,老师一教你就会了。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下一个? 生2:为了能够安全运输他发明了黄色炸药,也就是固体炸药。 师:你看,他说得多有条理!他也学会了这种简言概括的表达方法。其实把咱同学说的这些“为了”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诺贝尔本人曾经说过的: 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指名读。一女生读。 师:这么长的句子她都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四、圈点划注,透过词句感受人物品质。 师:发明炸药这段历程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科学家,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3到9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段标画下来,看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一位怎样的诺贝尔,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文章空白处。(出示读书要求) 生开始边读边划边写。 师给与方法指导:圈点划注是我们读文章的一种好的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章进行圈点划注,就表示在这里我们思考过,有过收获或者有过困惑。 (师巡视找学生到黑板上写下能够表现诺贝尔品质的词语:坚持不懈、毫不气馁、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百折不挠……) 师:同学们若标画完了,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看你们写的词语一样吗? 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看黑板,你们写的词和黑板上写的这些词语有不一样的吗? 生1:我写的是舍己为人 生2:我的是热爱科学 生3:我写的是锲而不舍 师:其实,我们有很多的词来评价诺贝尔,如果这些词当中让你选一个,你会选哪一个? 生:毫不气馁。 师:什么叫毫不气馁? 生1:一点儿也不放弃 生2:就是一点儿都没有失掉勇气。 师: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生: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说理解 师: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顺着这个词向前读,就读出了毫不气馁的含义,这叫联系前文,我们再联系下文,瞻前顾后的读,看从后面哪里还可以读出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生: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师:四年来,诺贝尔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已无从记起,但是当他第一次失败了,他怎样做的呢? 生:毫不气馁! 师:第十次失败了呢?他又怎样? 生:毫不气馁! 师:第一百次失败了呢?他还是—— 生:毫不气馁! 师:第三百次失败了,他仍然是—— 生:毫不气馁!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读的这两句话都写得很概括,但却包含了诺贝尔太多的艰辛和伤痛。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再读时,就还能读出毫不气馁这个词更深的内涵。比如:当我们读到“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时,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想到,实验室里的什么都被炸没了? (出示:实验室爆炸了,诺贝尔内心痛楚万分, 没有了, 没有了, 也没有了……但是,他还有 还有 还有 ) 生1:实验室没有了 生2:实验器材没有了 生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