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会心理学4章-社会知觉.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四)凯利 (Kelley) 的三维归因理论 尽管人们活动的结果有众多的原因,其原因作用的方式也极为复杂,但特定的行为结果与原因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固定不变的关系==共变原则: 结果归因于与其共变得因素,也就是当这个条件存在时,某个结果便出现,当这个条件不存在时,该结果就不出现,这个结果就归因于这个条件。A→B 非A→非B 知觉这在运用共变原则是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对人们行为原因可做三个方面的解释:行为者、行为对象、环境。 * 凯利认为具体归因是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①一贯性:指行为者的行为是否是一贯的 ②众同性(普遍性)该行为是否和其他人的行为一致 ③区别性(特异性)行为者的行为对不同对象是否有区别 结论: 高一贯性,低众同性,低区别性→归因于行为者 高一贯性,高众同性,高区别性→归因于对象 低一贯性,低众同性,高区别性→归因于情境 表4-7---74页 * 课堂练习: 案例:今天小明为什么对小莉说:“我喜欢你”? -小明是否在其他时候也这样说了? 是,那么小明有感觉;否,小明另有所图。 -是否其他人也对小莉说“我喜欢你”? 是,小莉可爱;否,小明情有独钟。 -是否小明只对小莉这样说,而没有对其他女孩子也这样说? 是,小明真喜欢;否,小明是多情种子。 * 寻求三方面的信息 ,然后做出判断: -一贯性信息:针对情境。在其他场合或时间,是否总是如此行事? -一致性信息:针对主体。在同样的场合下,其他人是否会这样行事? -区别性信息:针对对象。他是否只是对这个对象才如此行动? * (五)琼斯(Jones)和戴维斯 (Davis) 的“对应推断”理论 判断他人行为是有意图的还是偶然的,推断行为者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 判定行为和品质的对应关系,需要两个条件: (1)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并不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行为,行为代表型动者的真实意图。 二、对自己的归因 马克思曾指出:“人降生是没有带镜子来的,他是把别人当镜子来照自己的。” 回顾1: 、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己。 回顾2: 归因理论:人们解释自己及他人行为起因的方式的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行为的归因: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象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2、心理活动的归因:即把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归结为何原因 3、对人未来行为的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在今后有关情境产生什么行为。 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客体。作为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个性心理的一切方面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D.J.比姆 1972 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 、动机、情感和内部状态 。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 (比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人们以为自己的态度是靠内省形成的,实验表明:是人们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态度的。 实验--75页 “随机分组”----“提出问题的关键词不同”----“对宗教的不同态度”。 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 (比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在动机的自我知觉上,由于高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归之于外部,由于低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归之于内部(兴趣)。 这就是说,对于从事某种活动给予过分的肯定(正当化-境界拔高),将破坏对这个活动的内在兴趣;施加威胁反而会增加兴趣(禁书、毒品---)。 S.契肯和M.W.鲍德温1981年的研究表明,比姆的自我知觉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只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如果人们先前对某事具有明确一贯的态度,则它不起作用;如果人们先前对某事不具有明确一贯的态度,则它起作用。 *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