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诗意点亮生命的明灯.doc
用诗意点亮生命的明灯
摘要:在激烈的党争中,苏轼对文人传统的处世方式进行整合,以自己的独立人格价值走出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范式,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虽然政治人生的灯光黯淡了,他却用诗意点亮了生命的明灯,并使其熠熠生辉,卓耀千古。
关键词:苏轼;诗意人生;旷达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25-01
喜欢苏轼由来已久,《赤壁怀古》的大气磅礴,令人拍案叫绝,《赤壁赋》幽深渺远,博大精深,更是饱含情韵诗意富于人生哲理。但真正走近他却始于《定风波》那首词。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一生仕途却充满坎坷,屡遭贬谪,他曾作诗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的失意,仕途的坎坷,命运的多舛,生活的困顿,以及人生的困惑,种种打击磨难,使他开始思考人生并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幸,超越苦难,消除痛苦,完成了从追求外部事功到回归自我内心的转折,用淡定谱写了一曲诗意的生命之歌。他走出了传统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固有模式,最终悟得“在荆棘丛中下足,于月明帘下下转身”,在纷扰的尘世中安顿身心,释放心灵,用禅心佛性诠释人生。
《定风波》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在极短的篇幅中,词人把自己的经历、禀赋、气质、精神、学养注入其中,自己与自己和解,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种洒脱放达及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是无人能及的。
野外出游,突然遇雨,一般人都惊慌失措,狼狈不堪,而作者呢?他非但没有一点惊慌之态,“何妨吟啸且徐行”显示出少有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何其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词人手拿竹杖,脚穿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独特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被贬二十多次,有什么可怕呢?政治上的风风雨雨,砺炼了他的意志,他对各方面的打击已习以为常了,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何其旷达。人生本来就是沉浮不定变幻莫测的,就如自然界的风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是词人在大自然的风雨中获得的顿悟和启迪,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政治前途黯淡了,被贬的苦楚,前途的迷茫,人生的挫折与失意也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 “雪泥鸿爪”的空幻。但他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对人生做理性的反思,因此,他才能傲视苦难,超越痛苦,以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书写着自己的诗意人生,拓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苏轼的不幸,也是历史的幸运。政治生涯的多舛,不仅使他的文学才情在灵魂的一次次洗礼中得到提升,也炼就了他面对生活百般苦难的韧劲。同是被贬,韩愈、柳宗元、及与苏轼同时代的文人,心中充满的是无法排遣的忧怨,而苏轼不管置身于何地,总能活出自己的风采。在岭南荒草丛生,乌烟瘴气之地,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何其淡定,相反韩愈贬潮州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示侄,何其凄苦;在密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何其豪壮,而被贬柳州的柳宗元却是“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惨然;在黄州,年近半百,“吟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饮酒唱和,何其潇脱,欧阳修被降职“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何其落寞。他们无论如何活不出苏轼的潇洒,因为他们走不出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的牢笼。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颠覆了传统贬谪文人的怨天尤人,而以随缘自适的心态,诗意的面对生活,构建自己的心灵世界,他是中国文人心态转型的一个里程碑,他走出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了藩篱,回归到内敛自省的自我精神世界中,能以诗意的眼光观察生活,即使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好,苏轼给其后的人们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不论是他之后的人,还是今人,凡仕途失意者,都能在苏轼构建的进退自如的精神家园中找到栖身之地。正像今人东方吟评价的那样:“如果把中国文学历史比作长江,那么苏东坡就是三峡大坝,无论它的上方有多少流水,在这里汇集成一体;无论下方有多少湖泊,都受到苏东坡的遗惠”。
此时的苏轼多少有点像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就连他自己也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东坡诗话录》)”如果说陶渊明以孤高傲世,不附流俗的处世原则和乐天知命崇尚自然的隐士形象示人的话,苏轼则总是一脚踏进隐逸的山水,一脚还留在他热爱的人间,直面人生忧患,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