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VIP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08―0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对重要的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不少教师意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偏离目标、空洞虚假、花哨繁复,使得教学情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使教学情境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要围绕目标,紧扣主题   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它的作用是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成教育形态的知识,搭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形象的儿童思维之间的桥梁,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单纯地为了营造氛围、追求有趣而创设情境就会冲淡主题,偏离目标。因此,创设情境要围绕目标,紧扣主题。   例如,教学“可能性”时,笔者先用了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硬币的正反两面各有什么,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用了4分钟的时间让同桌间进行抛硬币游戏和左右手藏硬币的游戏,并汇报游戏的结果。笔者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些词汇来描述事件的发生情况。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在设计观察硬币的活动时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开展抛硬币和藏硬币的活动之前,笔者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不知道该关注什么、研究什么,致使活动成了没有目标的瞎玩。   二、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找准连接点   创设的问题情境无论来自数学外部或内部,都应该联系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找准两者的连接点,使学生进入情境后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情境创设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找不准情境与学习内容的连接点,就会使学生在情境中留恋忘返,迟迟不能切入中心,步入正轨。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失去情境应有的作用。因此,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找准连接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要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问:“同学们,看看你同桌的长相和你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说:“对,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看看你的同桌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连比带划地嚷嚷了半天后,被教师点起来一一作答。6分钟过去了,学生依然兴致勃勃,意犹未尽。这时,教师示意安静,用投影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图象,说:“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几何形体有什么特征呢?”教室里顿时哑然无声……   在此例中,同桌的长相特点与所要认识的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找同桌长相特点的环节对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并没有什么帮助,这种牵强附会的教学情境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要直接简洁,适量得体   创设情境并非多多益善,应该注意适度、适量、得体。一节课中不宜出现过多的没有关联的情境,情境能够整合的就应该整合,尽量在一个情境中解决多个问题;不能整合的,可以通过一个主题把多个小活动串联成大活动。这样联结起来后,思路比较清晰,目标比较明确。同时,情境中不宜出现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否则会冲淡主题和目标,而且无效的活动会挤占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小猴研制出了一种奇异的果树,果树丰收,召开“?S收联欢会”的情境,真正的教学内容“倍数关系”只到最后才得以“出场”。而此前繁复的情节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问题的引入显得繁琐而艰涩。   四、创设情境要富有内涵,启发思维   教学情境是为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服务的,所以,情境创设不但要蕴涵将要学习、探究的信息和内容,而且还要能连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和是6、7的加法”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小华给学校送来7盆花,要分别摆在校门口的两侧,想请同学们帮忙摆一摆,你能想出几种摆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边用学具探索边写出了和是7的各种加法算式。这样的活动情境不但能引导学生很快解决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提示性问题,规定活动的方法步骤,设置狭隘的思维轨道,使得学生无需思考探究或者稍加尝试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就会降低情境的价值,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如果情境缺乏内涵,不跟学习内容关联,则图片、视频、游戏等就成了助兴的手段和教学的摆设,大量的时间就会在“非数学活动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