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成语、典故在新课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docVIP

古文中的成语、典故在新课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中的成语、典故在新课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doc

古文中的成语、典故在新课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榆次区第四中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成语为人所钟爱。成语是一种长期使用沿袭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因此,在教与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生动的、通俗易懂的、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教师起着引领作用,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基于此,我们学校采用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探究展示、评价归纳和深化拓展六个步骤),把古文中的成语、典故运用于政治教学中。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在问题导学这个环节,巧用成语典故,引出哲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立意和灵魂,旨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思考欲和探究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为解决问题而去学习相关知识。   成语典故言简意赅,若能巧妙地用它引题,就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时,先不直接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而是先引入了“愚人吃饼”“星火燎原”“坐井观天”三个成语典故。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引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个分歧。由于学生始终处在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互动探究这个环节,正确运用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依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及本课时的重难点、思维障碍点、辨析点等,较为明确地给出两至三个讨论或探究的问题或题目。问题要提得好,要提好的问题。题目好不好,要看是否能引发学生的争论,是否切中本课的重难点,是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点可辩、有理可争。   如,在讲“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辩证关系”时,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讨论这句名言的意义,一直认为要想学好政治课,关键在于“活”。一是在学习内容上要“活”。二是在学习方法上“活”。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同等重要,“理不辩不明,事不鉴不清”就是这个道理。   三、在深化拓展这个环节,利用哲学原理去分析一些成语、典故,做到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t,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方法。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只有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才能真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拓展题目的选择,综合性要强,难度适中,重在能力。   如,在讲“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时,我在幻灯片上展示老子在母亲死后不难过的典故。“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看完材料问学生这一典故说明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主张?是否是矛盾的?学生在老子的“无为”“逍遥”中体会到老子化悲痛为力量,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道理。   四、运用古文故事,设计作业   用“安知鱼乐”讲物质是可知的。庄子和惠施散步到濠水的一座桥上,庄子看见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庄子解释说:“让我把道理谈一谈吧,刚才你问我怎知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晓得鱼是快乐的,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我就是在这儿知道的。”   对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这则故事包含了什么哲理?有什么意义?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既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所期望的就是这样,在一种淡淡的无意识之中把汉语的经典融入学生心中,融入他们的生命中。在高中政治课的讲授中引用国学经典的成语、典故,并且延伸其背后的故事,调动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