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盆地之地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盆地之地质研究

西太平洋地質科學,第 6 卷,第 1-28 頁,2006 年 12 月 W ESTERN PACIFIC EA RTH SCIENCES, Vol.6, P.1-28, December, 2006 台北盆地之地質研究 鄧屬予1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 摘 要 從20世紀初至今,台北盆地的地質研究已有百年的歷史。早 期工作著重在週遭山區的地質勘查和盆地內的淺井探測,在缺乏深 部地質資訊的狀況下,盆地的基盤形貌和沈積物特性難以確認。雖 然盆地的型態和成因有不少猜測,但並無共識。 1992年深井鑽測開始,台北盆地的地質研究從此進入新紀元。 在深井資料的衝擊下,各項基礎研究全面展開,不但重寫了盆地的 基盤形貌、地層架構、構造型態、沈積物特性和地質演變史,並且 帶動新一輪的山腳斷層和大屯火山群研究。本刊即有多篇論文展示 盆地探井、山腳斷層和區域地震的研究成果。在這一波研究高潮 中,台北盆地的地質資訊獲得了長足的進展,但盆地西北角仍缺乏 深部地層資料。由於該處可能是盆地基盤最深處,也是探究地層架 構和早期地史的關鍵點,亟需進一步鑽探。 鑑於台北盆地和台北都會區的關連,未來地質研究仍將與都會 區發展和工程建設緊密結合。除了在特定地點持續鑽探外,更需將 現有資料加以彙整,編製地下地質圖以供社會使用。一些與都會區 有關的環境地質議題,如山腳斷層活動性、大屯火山噴發潛能和氣 候變化的環境衝擊等,都是未來值得探究的方向。 關鍵詞:台北都會區、地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史 1. 鄧屬予電子郵件信箱:tengls@.tw 1 西 太 平 洋 地 質 科 學,第 6 卷 2 Western Pacif ic Earth Sciences, Vol.6 緒 論 2 在台灣眾多地形單元中,台北盆地無疑是一特殊的地質區。盆地面積約243 km (石 再添等, 1996),不到全台1/ 150 ,然而卻容納了台灣最大的都會區。對都會區發展和建 設而言,盆地複雜多變的地質環境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背景因素。因此,盆地地質研究不 但是一項純科學的課題,也是深具社經意義的工作。這項兼具學術和應用的價值,使得 台北盆地很早就受到地學界注目(出口雄三, 1911 ;丹桂之助, 1939),近年來更成為地質 探測的重心(賴典章, 1999 ;Chou, 2004)。本刊內容即反應這股研究潮流的現況。 回顧以往的發展過程,台北盆地研究並非一帆風順。20多年前,台北盆地還是一 塊被遺忘的角落。當時板塊運動學說風靡台灣,呂宋島弧和中國大陸的碰撞吸引了所有 人的注意,地學界對恆春半島的關注可能超過了台北盆地。我也不例外,雖然身居台北, 探索的眼光卻始終放在遠方的中央山脈。直到有一次,我和一群學生從台北出發,環島 考察地質。我們在海岸山脈檢視呂宋島弧的火山岩,在中央山脈探討大陸岩盤的變形, 似乎旅途所見的地質現象都在碰撞造山的掌握中。然而當我們滿意地回到台北時,突然 有位同學問: 「既然在碰撞造山,台北盆地是怎麼形成的?」 我思索了一會,嘗試從碰撞造山模式裡找答案,卻始終無法說明 「上升山脈裡何 以出現一個下陷盆地?」。困惑之餘,我開始從文獻中尋找線索,卻赫然發現台北盆地 的地質資料並不多。雖然前人論著對盆地的成因和地下地質多有著墨,不過在缺乏足夠 的資料支撐下,許多根本問題,包括盆地型態、基盤深度和地層年代,都沒有明確的交 待。這令我感到詫異,心想如此重要都會區的地質資訊怎麼會那麼少?於是在好奇心的 驅使下,我開始認真關心台北盆地,並且和志趣相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