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材特征:文学概论2000年出版,至今已使用过6年,全书64万字,9章(分5部分:观念/作品存在方式/创作/接受/源流),不仅容量加大,而且从观点、材料、结构……与以前相比都有大幅度进步。 二、考试特征: (一)试题特点: 1、从近6年来的全国试题来看,每年10月(或1月)的命题,在题型/分值/题量上,在一定阶段都较固定(2000—06年),但2007年1月的试题有较大调整; 2、考试内容也有所重复出现(原因一是重要;二是故意和考生“捉迷藏”“猫捉老鼠”:有些是改变角度、或变化题型[结合某一人物形象分析文学的文化意义。(01/10J)(06/1L)]或大中取小、或反之,或就原封不动出现。 (二)具体题型/分值: 一是: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客观性标准化小题共30分):覆盖面全,边角旮旯无所不有; 二是:名词解释3个10分/简答5个25分,为中型题; 2007年名词解释题增加到共20分(5小题,每小题4分),简答题增加到共28分(4小题,每小题7分) 三为论述3个35分(——主观性强的大中型题5—15分共70分):2007年论述题收缩到22分(共2小题, 12分/10分) 更重在理解透彻,分析到位;尤其论述题更要有理有据,材料充实,最好有个人见解。 ★三、应考方略: 必须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这点没有捷径)。否则,题海战术事倍功 半,仅仅靠押题,心存侥幸,会吃大亏。不过,不是没有捷径,捷径在哪 里?在掌握教材上。应当说,中文专业中,文学概论是比较难学的。 1、理论性更强些(科学地界定/严密的逻辑/准确的词语); 2、有些根本问题,人们只能不断深入却一直了无结论(美/文学本质/无定 法之法等永远也不会有的); 3、而且含纳中外的古今; 但是,她有系统性、逻辑性; 依托作品(文本)或创作实践(体验),便于体会; 对于中文专业,热中于文学的非常重要(有用)。 ——学习方法: 1、整体把握,分散填充; 2、理解掌握,要点分明; 3、依据教材,左右逢源; 4、如果精力有限,近年的可以先不管;但考过的大中题可能在小题中出现。 ★根据以上情况,我和大家一起针对考试即将到来的文学概论这门课作一次精要梳理。 2007年执行新大纲,4月下发。 下面我们进入试题的分析—— 1.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艾布拉姆斯 C.苏珊·朗格 D.英加登 相关知识点: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完整的文学活动构成:文学四要素, 及其包含的三个过程;而且要从人的对象性活动去理解。(P21) { 四要 素:(05/1m)(美)艾布拉姆斯: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或世界/ 作家/文本/读者)。(P20)(三过程:“体验、创作、接受”)}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D ) A.萨丕尔 B.王力 C.伊格尔顿 D.索绪尔 3.最早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 A.王昌龄 B.皎然 C.司空图 D.刘禹锡 相关知识点: 意境论的形成: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其源头可上溯至 《庄子》;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评论嵇康和阮 籍的诗;盛唐之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最终,王国维总其成,他的 《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意境的界说(意境是指抒 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 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 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4.“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C ) A.王昌龄 B.司空图 C.王国维 D.王夫之 5.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化家是( D ) A.康有为 B.刘熙载 C.王国维 D.梁启超 6.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 ) A.小说 B.戏剧 C.电影文学 D.电视文学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 A.布洛克 B.克罗齐 C.科林伍德 D.卡西尔 8.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 A.曹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用管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2套).pdf
- 2024年03月西南民族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教师笔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docx
- YY_T 0003-2023 手动病床标准.pdf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总复习语法知识点专项练习100题( 含答案).pdf
- 精品解析: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优秀销售培训ppt课件.pptx
- DB44∕T 857-2011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广东省).pdf
- ChatGPT+MindShow 三分钟搞定PPT制作.pdf VIP
- 分块式定子焊线机.pdf VIP
- 2021年必威体育精装版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第八套试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