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左传-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左传》释词四则
苏 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提要:本文就《左传》中“盍姑内省德乎”、“服谗蒐慝”、“弃位而姣”、“君讨臣”四个词语的词义展开考释论证。
关键词:《左传》 盍姑内省德乎 服谗蒐慝 弃位而姣 君讨臣 考证
《左传》作为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最为厚重的一经,自西汉以来,历代学者多有校释,本文拟在前贤故训的基础上,针对其中一些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辨证,力求能有所发明,今公诸同好以请益。
盍姑内省德乎
《左传·僖公十九年》:“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
章太炎《春秋左传读》:“‘盍姑内省德乎?’《说苑》述之云:‘胡不退修德。’按:《说文》:‘,却也,从彳日夊,一曰行迟。,或从内,退,古文从辵。’按:从内者,内声也,此内字乃之古文省。大刘君识古文,故以‘退’释‘内’也。《墨子·亲士》曰:‘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精。’俞先生曰:‘内乃坏字,与进对文。’今观此文,则内、固以声通矣。《释诂》:‘省,察也。’省德,谓自察其德何如也。作修德,则便文易之,非训诂也。寻上文说文王云:‘退修教而复伐之。’则此当以退劝宋公,确然无疑义者。上作退,此作内者,古文不定一体,故彝器每有一字而前后异形者。今人乃以内省德属读,而从内省疚之义,由不知古六书假借也。” (章太炎1982:26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节引了太炎先生之说。 (杨伯峻1990:384)
按:太炎先生之说当确之不疑。“内”、“退”异文同义的情况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相对应文字里时常可见。如今本《周易·巽卦》:“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帛书本作“初六,进内,利武人之贞”(邓球柏2002:401);今本《周易·系辞》:“退藏于密”,帛书本作“内藏于闭”(邓球柏2002:510)。又如,在《尉缭子·兵谈》中,今本“则内可以固守”,银雀山出土的简本作“故可以固守”(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1985:77),《尉缭子·攻权》中,今本“夫力弱故进退不豪”,银雀山出土的简本作“……故进不藁(豪)”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1985:81),这里的“”即“”,也就是“退”字。又,从“内”的字亦多有用作“退”的情形,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一)·德经》“吾不进寸而芮尺”(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1980:6),《马王堆汉墓帛书(一)·道经》“是以声(圣)人芮其身而身先”、“功述(遂)身芮(退)”(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1980:10),这里作“芮”字形的字,传世本《老子》相对应的都是“退”字。
由此,我们可知“内”作“退”,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皆有大量实证用例,《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内”释“退”义项的书证材料都只举《墨子·亲士》“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精”,可再作补充。《王力古汉语字典》以“扩大词义概括性”和“僻义归入备考栏”为特点,但于“内”字下失收此义项。
服谗蒐慝
《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杜预注曰:“服,行也。蒐,隐也。”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里采取了存疑的态度,对“蒐”的理解存两说:“杜注:‘服,行也。’则服谗者,施行谗言之谓也。蒐有二义,服虔与杜预俱谓‘蒐,隐也’,盖以蒐为廋,《广雅》及《方言》并云:‘廋,隐也。’则蒐慝者,与‘掩义隐贼 ’之意同,隐瞒为恶之人之谓也。如读蒐如字,则《尔雅·释诂》云‘聚也’,聚积奸慝之人之谓也。”(杨伯峻1990:639)
按:服,当通“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服,假借为伏。”《尔雅·释鸟》“蝙蝠,服翼”郝懿行《义疏》:“《本草》作伏翼,伏、服古字通也。”《礼记·曲礼上》“孝子不服闇”俞樾《群经平议》:“……服,当读为‘伏’。《周易·系辞传》释文曰:‘伏,服也。’《文选·陆士衡吴王郎中时从梁陈诗》‘谁谓伏事浅’注曰:‘服与伏同,古字通。’……又(《左传》昭公)十二年《传》:‘奉壶饮冰以蒲伏焉’,《史记·苏秦传》:‘嫂委蛇蒲服’,‘蒲伏’即‘蒲服’也,并‘服’、‘伏’通用之证。‘服’与‘伏’声近义通。……‘不服闇’者,不伏闇也,谓不潜伏于闇冥之中也。”(俞樾2002:302)《周易·同人》“伏戎于莽”之“伏”,马王堆帛书本作“服”(邓球柏2002:100)。
又,《文选·广绝交论》下李善注引《左氏传》即作“伏谗蒐慝”。(萧统 李善1977:758)
“伏”有隐藏之义,《广雅·释诂四》:“伏,藏也。”如:《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亦孔之照。”《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故“服谗蒐慝”的“服”可训作隐藏、隐匿之义。
再来看“蒐”字,今本《左传》“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