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衰退.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时日本的主流看法:经济脆弱 日本政府宣布“八点计划”以缓解日元升值压力: 增加进口自由化 对不发达国家采取优惠关税 消减关税 降低非关税壁垒 加强对外经济援助等 美国的经常项目巨额逆差 三种办法调整: 迫使其它国家调整宏观政策 放任美元贬值 调整美国国内政策 1972年日本央行将贴现率由6.25%降到4.25%以缓解日元升值压力,但成效不大。 1973年被迫实行浮动汇率 1989年9月,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后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不久,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又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MCA)。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将资本渗透到美国的体育、文化等产业。 1990年,日本人以8.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圆石滩高尔夫球场以及附近风景优美的17英里公路。 罗浮宫协议要美国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 改以降低政府预算等国内经济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 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日元升值与 日本经济衰退 升值前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贸易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 日本贸易巨额顺差 经济过热 纺织品 钢铁 电视机 说明日元被低估 仍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 不断放松资本输出管制 美国政府动用“汇率武器” 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单边向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意味着其他货币对美元升值了10%。市场随即出现了美元贬值的强烈预期和对美元的大量抛售。 “尼克松冲击” 最初,日本银行不愿放弃360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水平。但要维持这一汇率,日本政府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吸纳外汇市场上所有的超额美元供给,无论这些美元是来自贸易顺差、美元资本的流入还是国内金融机构抛售的美元资产。 尽管日本当时对资本账户还保持严格管制,但在尼克松讲话后短短两周内,日本的外汇储备就因为吸纳美元而增长了50%,由此导致基础货币供给新增1.5万亿日元(当时基础货币供给总规模为24万亿日元)。日本面临着货币供给失控和通货膨胀的严重威胁。 大量日元突然流入市场必然会带来货币追逐商品的局面,通货膨胀在劫难逃。经过1~2年时滞阶段,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日本通货膨胀迅速上升 日本经济负增长 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1973-1974 恶性通货膨胀 日元升值过程 1985年9月22日,5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升值后日本经济受挫 一方面,日本经济因日元升值受挫 日本采取一系列扩张政策: 1986年,日本央行连续4次降低贴现率 1987年2月降息到2.5% 日本商业银行贷款大幅增加 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 升值后大量资本输出 日元升值——日本人全世界的资本输出热潮 另一方面,由于日元升值出口受挫,日本大量过剩资本流向非生产领域和海外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成了日本的主要目标。1985年后,日本企业开始大量购买美国企业,或在美国开设工厂。 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1,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竟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当时在夏威夷,每到旅游旺季,各大宾馆近半数的客人都是日本人。1988年,有一位神秘的日本富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投入1.5亿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78套高级住宅。这只是日本人对美国地产业冲击波中的小插曲之一。 1989年,日本著名三菱公司投资14亿美元购买了坐落在纽约曼哈顿闹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 在洛杉矶,经过一系列购买行动,日本人很快就在闹市区掌握了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有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 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从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总共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中,有18起是针对美国公司。 对于日本人的收购狂潮,一些美国报刊称其“经济珍珠港”,有的则哀叹美国“引人注目的资产全都被日本购买去了”。当时,多数美国人都在惊呼日本人在“购买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甚至担忧“总有一天日本会收购走自由女神像”。? “泡沫经济”形成 5年时间,日本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 1989年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3月—8月,日本央行五次提高贴现率。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