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 1.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及分布(主要病害,近年发生严 重且上升的病害) 2.稻瘟病症状类型及特点 3.病原及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 4.稻瘟病发生发展、发病条件 5.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 6.关于水稻瘟病研究、病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 题及今后应注重哪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水稻病害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l/4,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 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生产。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kg。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 一 、稻瘟病 Rice blast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 1、症状 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 普通型(慢性型) 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此“三部一线”是其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白点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 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 (3)节稻瘟 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 (4)穗颈瘟 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 (5)谷粒瘟 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 * 湿度大时,节、穗颈、枝梗和谷粒的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 稻瘟病叶部症状 稻瘟病症状 2、病原 * 病原菌无性态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属半知菌亚门。 * 有性态为稻卵孢球腔菌(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菌亚门,但一般极少产生有性世代。 2.1 形态: 无性态 分生孢子梗从病组织的气孔或表皮成簇生出,很少单生,不分枝,一般有2~4个隔膜,基部较粗,呈淡褐色,顶部较细,色较浅,顶部形成分生孢子后,从其侧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此连续多次,分生孢于脱落后,梗顶部成屈折状;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有脚胞,成熟后常具2个隔膜。 有性态 病菌子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子囊圆柱形至棍棒形,多数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少数1~6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无色,呈梭形,略弯曲,有3个隔膜。 2.2 生理 * 菌丝生长温度为8~37℃,适温为26~28℃。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可形成,以25~28℃为最适。萌发温度范围为15~32℃,适温为25~28℃。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湿热为52℃(5~7min);病节内的菌丝为55℃(10min);谷粒组织内为53℃(5min)。病菌对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在60℃经30h仍有部分存活;于4~6℃条件下,经过50~60d,仍有20%存活。病菌在速冻条件下,-30℃下可存活18个月。在室温条件下,稻节和麦粒上培养的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并需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好有水滴或水膜存在。 病菌可产生五种毒素,即稻瘟菌素(piricularin)、σ-吡啶羧酸(picolinic acid)、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稻瘟醇(piricculo1)及香豆素(coumarin) 。 这些毒素对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将提取的稻瘟菌素、吡啶羧酸、交链孢菌酮酸的稀释液,分别滴在叶片的机械伤口上,置适宜温度下都可引起叶片呈现与稻瘟病相似的病斑。 3.生理分化 稻瘟病菌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具明显的专化牲,据此区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我国稻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为特特勃、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