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萧锖镁组
* 温室效應 目錄 溫室效應? P.1└介紹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氣體 P.2-P.3└介紹溫室效應氣體的種類 影響└介紹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 P.4-P.5 解決方法└介紹溫室效應的解決方法 P.6-P.7 世界例子 P.8-P.10 └世界如何被溫室效應影響 感想 P.11└組員的感想 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這些微量氣體選擇性吸收了地球的輻射能,然後再反射回地面,地球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面之溫度。我們稱這種作用為大氣的溫室效應(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而會吸收地球長波輻射的氣體則稱為溫室效應氣體。 P.1 溫室效應氣體 溫室效應氣體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在大氣中,某些溫室氣體已經存在,例如: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及臭氧。但近年來人類的活動已經增加了氣體的濃度。包括燃燒固體廢棄物、石油 、木材等等時,就已經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而生產天然氣和煤等,或在垃圾掩埋場中進行有機物分解,都會排放甲烷。 氧化亞氮的排放,則來自於農業與工業活動、燃燒固體廢棄物及煤或石油所導致。 P.2 而另外我們也制造了很並非自然存在的溫室氣體,包括:發泡製程、冰箱、空氣調節器等等的副產品,即是氟氯碳化物、氫氟化碳及由製造工業產品時產生的過氟化碳。 P.3 溫室效應氣體 由於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大氣內的溫室效應加強,導致全球的溫度上升。現在氣候變遷的速率和過去的自然變遷增加了大約15~40倍,即是在一百年內升了3℃。 除此以外,其他影響還包括:1. 北半球冬季將縮短,並且更冷更濕,而夏季則變長而且更乾更熱,亞熱帶地區則會更乾,而熱帶地區則更濕,可能會有天氣極端的現象出現。 2. 由於氣溫上升,水汽蒸發加速。全球雨量每年將減少,各地區的降水型態將會改變。 影響影響影響影響 P.4 影響影響影響 3. 改變植物、農作物之分佈及生長力,並加快生長速度,造成土壤貧瘠,農作物的生長將會受到限制,而且間接破壞了生態環境,改變生態平衡。 4. 海洋變暖、海平面將於2100年上升 15-95公分,導致低窪地區海水倒灌,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於海岸邊緣的人口將遭受威脅。 5. 改變地區資源分佈,導致糧食、水源、漁獲量等的供應不平衡,引發國際間之經濟、社會問題。 P.5 解決方法 溫室效應是不能有真正的解決方法,我們只能減少製造溫室效應氣體,而我們可以由我們本身做起。 要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出門時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步行,以節省汽油的消耗量。另外也可在能接受的温度下,減少開空調的次數。 而研究開發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 水力 ,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P.6 由於現在進行人類活動時,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所以我們可以停止砍伐樹木,因為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由於香港土地有限,可以栽種樹木的地方並不多,我們可以學習日本,把樹木栽種在大廈的天台上。這樣除了可以美化大廈外,也可以逹到減少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目的,一舉兩得。 方法解決 P.7 在2000年,一個位於南太平洋斐濟以北的圖瓦盧(Tuvalu)島,該政府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敗,並宣佈放棄自己的家園,於2001年舉國移民新西蘭,成為首個因溫室效應導致海洋水位上升而「滅國」的國家。 世界例子 P.8 世界例子 路透柏林電---德國的一項新研究稱,由於全球快速變暖,全球海平面可能會在本世紀末上升30厘米(12英寸),而反常氣候則會變得越來越常見。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稱,他們的電腦模型顯示,全球溫度會在2100年上升攝氏4.1度,導致北極的海冰融化。他們的研究預測全球會快速變暖並且氣候帶也將出現遷移,歐洲的夏天會更加炎熱和乾燥,冬天則變得溫暖和更加濕潤。 美國學者不久之前也表美國學者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