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初探.pdfVIP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初探.pdf

· 图书馆工作· 2007年 第4期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 — — 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初探 孟凡龙 (济宁学院图书馆 山东济宁 273155) [摘要]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其隐性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是课堂的拓展,引领 校园生活融入文化;图书馆是人类的文明殿堂,铸塑学生完美的人格;图书馆是大学生休闲的天堂,诗书 为媒寓学于乐三个方面。 [关键词] 图书馆 学校教育 隐性课堂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 方的“时空零距离”,有利于发挥教与学的“互动效 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 应”和学生群体的“联动效应”。但是课堂教学把 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个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 学生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被限制,主 手段和方式。①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图书馆就是 体意识被群体意识所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教 一 个宠大的“隐性课堂”,其间隐含着一节节极富 师的灌输所淹没,“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被“知本主 教育意义的“隐性课程”。④它像一只无形的手,藉 义”所掩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某一领域专业性 着物化的建筑风格环境布局、图书报刊、电子设 很强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限制学校教育的成效性。 施、文体设施和非物化的图书文化、学习氛围、校 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载体,图书馆是课堂的拓展, 园舆论、校园传统、规章制度等,通过“隐性教育” 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源及其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 方式间接地、内隐地,在受教育者无意识中,在非 是现行课堂教学体制所不具备的。图书馆是一种 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时,“全天候”地时时刻刻 “无为而育”的教育方式,它寓教育于服务,寓教育 丰富着学生的知识。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影响着 于人际交流,寓教育于生活,寓教育于休闲;重视 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括起来,图书馆的 受教育者的内部学习,读者自学为主,馆员指导为 隐性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辅;通过具体的文献服务促进人与知识的有机结 一 、 图书馆是课堂的拓展,引领校园生活融入 合,促进物化的文本知识内化为读者的素质能力。 文化 它充分尊重读者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给学生充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的以知识传 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对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可自 承为价值取向,以“教师——教材——课堂一 应 由选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发挥,使 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 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时间,保证了个 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性发展的多样化。除了学生自身的专业要求、能 以发现和创造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 级层次等限制外,对学生较少强制规定性和外在 新教育体制已成为时代教改的主流趋势。让学生 加与感,学习对象、方式、时间安排等完全由学生 从单一的书本知识传授中走出来,从课堂走向社 自主选择,根据个性特点自由发展,保证了学习目 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 的原则与兴趣动力相统一。学生与知识的结合过 精神、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程,不是靠外在压力所维持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 使人才的培养由封闭走向开放,注重学生的国际 靠内在需求所维持的主动吸收过程,既能获得足 意识和国际能力的培养,把国际化和本土化教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