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薄层色谱
第二章 薄层色谱 1. 吸附剂的选择和制备: ⑶ 聚酰胺: a. 冰醋酸法: 第二章 薄层色谱 1. 吸附剂的选择和制备: ⑶ 聚酰胺: b. 浓盐酸法: 第二章 薄层色谱 1. 吸附剂的选择和制备: ⑷ 葡聚糖凝胶: 凝胶可将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质分离,好象用过筛的方法把大分子与小分子分开一样。因此凝胶又称为凝胶分子筛。葡聚糖凝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凝胶,它是由一定分子量的葡聚糖悬浮于有机相中,再加入交联剂表氯醇使葡聚糖交联聚合而成(可直接购买商品使用)。它适用于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 第二章 薄层色谱 2.展开技术: ⑴ 展开剂的选择(技术关键,对分离效果影响最大): 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以及吸附的活性等因素来选择展开剂。 原则1:展开剂对被分离物质有一定的解吸能力(否则,不能将A解吸下来,A会待在原点不动),但又不能太大(否则,A不被吸附,而是跟着S一起跑,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展开剂的极性应略小于被分离物质。 原则2:展开剂对被分离物质有一定的溶解度(否则,被顶出的A不溶于S,就不会随着S向前移动)。 第二章 薄层色谱 2.展开技术: ⑴ 展开剂的选择 实际操作时,可参考下列溶剂的洗脱能力顺序: 硅胶板上:乙腈>二氧六环>丙酮>乙酸乙酯>乙醚>二氯甲烷>氯仿>苯>四氯化碳>戊烷 氧化铝板上:乙酸>甲醇>异丙醇>吡啶>乙腈>二甲亚砜>乙酸乙酯>二氧六环,丙酮>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乙醚>苯>甲苯>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戊烷 第二章 薄层色谱 2.展开技术: ⑴ 展开剂的选择 说明: ①实际工作中,某些溶剂的顺序会有颠倒出入,所以以上顺序只作参考。 ②实际工作中, 更常用到二元、三元混合溶剂作展开剂,这时可参考有关资料。(例如,分离氨基酸时,可找有关氨基酸分离的资料)利用资料上报导的展开剂试验时,往往还要经过实验来确定合适的展开剂。 第二章 薄层色谱 2.展开技术: ⑵ 展开方式: a. 上升法: 适用于硬板。 b. 倾斜上升法: 适用于软板。 c. 下降法: 此法受重力影响,展开速度较快,但有时前沿不整齐。 d. 双向展开: 使用方形玻板,样品点在角上,先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将玻板转动90°后,再用另一种展开剂展开。此法适用于较复杂的样品。 第二章 薄层色谱 3. 显色技术: ⑴ 蒸汽显色: 碘、溴、浓氨水等,放在干燥器中; 薄板挥去展开剂,放在上述干燥器中,显色时间与灵敏度随化合物而异。 碘遇有机物显黄-黄棕色斑点,拿出后迅速用铅笔画下斑点的形状及位置。 第二章 薄层色谱 3. 显色技术: 多数有机化合物吸附碘蒸气后显示不同程度的黄褐色斑点,这种反应有可逆及不可逆两种情况。 前者在离开碘蒸气后,黄褐色斑点逐渐消退,并且不会改变化合物的性质,且灵敏度也很高,故是定位时常用的方法; 后者是由于化合物被碘蒸气氧化、脱氢增强了共轭体系,因此在紫外光下可以发出强烈而稳定的荧光,对定性及定量都非常有利。 * 第二章 薄层色谱 色谱分离法是目前有机分析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分离方法,许多化学物理性质相似的异构体、同系物以及多组分混合物的样品往往难以用简单的蒸馏、精馏、萃取、重结晶、升华等简单手段分开,而用色谱方法却能得到快速、准确的分离及测定。 第二章 薄层色谱 什么是色谱方法(Chtomatography)? 最初,1903年,M.C.Цвег把干燥的叶子用石油醚萃取后,将小量的萃取液倾入充填有沉降碳酸钙的玻璃柱子的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叶中的色素在碳酸钙柱上互相分离,形成不同颜色的色带,分列在柱上;随着淋洗液的流动,色带的分离越加明显。他把这种方法叫做“色谱法”,色谱的英文名称是chromatograph,它是由希腊文chromos和grapho两字并合而成,字面上意义是颜色的记录。 第二章 薄层色谱 什么是色谱方法(Chtomatography)? 第二章 薄层色谱 可以说茨维特在色谱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但以后的二十几年并未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直到1931年有人用充填氧化铝粉末的柱管将性质非常相似的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分离成功(在此之前,人们一直以为胡萝卜素是一种纯物质),并且得到的纯物质可做C、H元素定量分析用,这才引起了许多有机化学工作者的注意,认识到色谱法在分离混合物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并且研究出许多新技术,例如分配色谱法、纸上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第二章 薄层色谱 现在,人们所说的“色谱”一词的含义已经远不是茨维特所发现的那种色带,而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