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音郭塄蒙古自治州
现代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产品稳步增长。2015年末,巴州牲畜存栏405.69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7.24万头、羊存栏341.82万只、生猪存栏40.59万头。年出栏牲畜370.38万头(只),其中:牛出栏12.58万头、猪54.55万头、羊299.83万只。家禽存栏417.88万羽,出栏785.25万羽。肉类总产量10.96万吨,其中:牛肉1.4万吨、羊肉4.3万吨、猪肉3.58万吨、禽肉1.53万吨,其它肉类0.15万吨。奶类产量6.28万吨;禽蛋产量2.98万吨;绵羊毛4890吨;山羊毛495吨;山羊绒117.6吨;蜂蜜产量94吨。
2.畜禽品种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末,巴州确定了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现有各类种畜禽场25个,其中自治区级6个,自治州级19个;各种畜禽场主要采取冻精冷配、自然交配和胚胎移植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改良速度。一方面提纯复壮和保种选育巴音布鲁克羊、罗布羊、巴州牦牛;另一方面农区肉羊发展以德国美利奴羊、杜泊羊、萨福克羊、中国美利奴羊、小尾寒羊、湖羊等优良品种为主,肉牛奶牛发展以安格斯牛、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西门塔尔牛为主。试点推行畜牧业生产“四良一规范”,大力推进科学养畜示范工作。全州累计改良牛15.2万头,牛良种率达68%,改良绵羊280万只,绵羊良种率达76%,猪禽良种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畜种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
3.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巴州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5年,全州有州级畜牧兽医草原站所4个,县畜牧兽医站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85个,建设奶站11个,配种站48个;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小区)422个,其中:建设国家级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小区)10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小区)12个,从事养殖的农牧户数1.8万户,养殖企业68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有247个,出栏生猪37.03万头。1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个。1万羽以上蛋鸡规模养殖场40个,蛋鸡存栏143.27万羽,3万羽以上肉鸡养殖场85个,出栏246.06万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规模养殖蓬勃发展。
4.畜牧业生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巴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一是畜产品加工发展壮大,全州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其中: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9家,涉及屠宰、肉食品加工、冷冻储藏,年加工能力0.83万吨;全州肉羊屠宰加工企业6个,实际屠宰加工能力已经达到40万只;二是牲畜交易市场十分活跃,各类牲畜交易市场8个,年上市交易牲畜160万头(只),形成了辐射全州的具有发展潜力的销售渠道;三是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全州畜牧业农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6个。
5.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巴州按照“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和“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抓好牧民定居工程。通过“分散定居”、“插花定居”、“村落式定居”、“易地搬迁定居”等多种模式,实施牧民定居,增加牧民收入。全州完成游牧民定居总户数4849户,总人口18423人。安置前牧民人均纯收入元7122/人,安置后牧民人均纯收入15678元/人。
6.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巴州每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2.52亿元,惠及牧民13144户、51732人次,全州禁牧面积1578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0058万亩,每年完成人工种草面积60万亩;建立草原管护站46个,配备草原管护员140名。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7.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初步建成。巴州共有1个州动物卫生监督所和1个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县市畜牧兽医站、9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和85个乡镇兽医站,已设置147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共有动物防疫员651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动物防疫机构覆盖到州县乡三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防疫技术人员覆盖到州县乡村四级,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
8.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了一定发展,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依法有效的监管,跨省调运牲畜的备案手续严格落实,各类动物检疫票证规范使用,畜禽屠宰监管职责接转履行,5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法力度强化,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生鲜乳收购站、畜禽养殖场(小区)的生产经营行为不断规范,确保了全州无重大疫病、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9.畜牧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巴州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