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软暴力面面观和其心理危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长软暴力面面观及其心理危害 通常,“暴力”一词指的是对人肉体上实施的伤害,如家长对孩子拳打脚踢等。“软暴力”指的是父母通过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冷漠等种种方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使孩子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人也称之为“心灵施暴”。在当代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家长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一些看似文明的实则有害的管教孩子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地被采用,而且花样翻新,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家长“软暴力”是对人精神上、心理上进行折磨和摧残。有许多“软暴力”是打着爱的旗号实施的,不少家长潜意识里以“爱之深,恨之切”、“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实际上,家长的“软暴力”比硬暴力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具有隐蔽性,常常不为人知;杀伤力也更大、更持久。可能会使有些孩子一生都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产生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最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激情犯罪、冲动杀人,或自行了结自己痛苦的生命。父母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杀手”。 家长“软暴力”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讽刺挖苦孩子 这是家庭“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方式。孩子在学习、交友、做事等方面,哪个地方的表现不和父母心意,达不到父母期望,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狗还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宰了吃肉;你既不能看家护院,又不能宰了吃肉,你活着有什么用?”中国有句古话“士可杀不可辱”。如此的人格侮辱,其实是一种恶劣的精神虐待,比打一顿的滋味更难受。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进行归类,最后概括出七种最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把尊重的需要和其它需要一起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化的需要。经常口无遮拦地肆意讽刺挖苦孩子,不但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无地自容,颜面扫地,而且影响到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们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不够开朗和大方。 周弘的“赏识教育法”之所以在中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原因不在于他的观点有多么新颖,他的方法有多么独特,而在于他切中了中国家长的要害。中国家长总能轻易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长处,总觉得别的孩子的闪光点那么耀眼,一望便知。反观自家孩子,这儿也不顺眼,那儿也不中意。缺点短处一大堆:作业拖拉、学习成绩差,懒得做家务,说话不够伶牙俐齿等。不少家长“眼里揉不得沙子”,为了让孩子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总忍不住数落孩子的不是,说话常常连讽带刺儿,在语言内容、说话口吻声调、眼神嘴角等方面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孩子的蔑视、厌恶和失望。父母的语言对未成年的孩子有很大的雕塑作用。当父母对孩子否定性的评价语言频频在耳边响起时,孩子会把这些评价不加识别地内化到自己的意识里,糟糕地为自己定型,并且固着化。父母说自己笨,他就觉得自己真是笨到家了;父母说自己没用,他就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感。“哀莫大于心死”。当自己的父母都看不起自己时,他可能真的也对自己不抱什么希望,于是他可能放弃各种努力,自暴自弃,自甘平庸或自甘落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 生而为人,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权利。作为未成年人,孩子有享受父母照顾、爱护的权利。为了让孩子朝正确的轨道发展,父母作为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权利严格管教子女。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误,比如,贪玩不完成作业、故意打碎邻居家的玻璃等,父母取消孩子某晚上看电视的资格、取消孩子周末吃肯德基的机会等做法未尝不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孩子为所欲为。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成绩,使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武断地剥夺了孩子所有放松身心的时间和机会。不许看电视、不许听流行歌曲,不许追星、不许踢足球,不许与同学交往,成天把孩子封闭在极其单调的环境中,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终日只是趴在书桌上,学习、学习、再学习,毫无人生乐趣,根本谈不上身心调节,张弛有度。 也有的家长剥夺了孩子的隐私权。不允许孩子把日记锁进抽屉,同学来电话必须父母先接听。有的家长还振振有辞地说“你是我生的,你整个人都是我的,日记还有什么不能看的?电话还有什么不能听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孩子进行的心理侵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父母应该尊重孩子。每个人都不希望把自己精神上的一切暴露于天下,子女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愿意在日记中一吐为快,父母要理解这一需求,给孩子心灵上留一个安身之所、留一方绿洲。剥夺了子女的隐私权,使他们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失去了宣泄口,使他们只能拼命压抑自己,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高标准、严要求 “高标准、严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