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提问技能.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提问技能 说起提问,有的老师会说:提问谁不会?不就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嘛!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怎么问?为什么要问?什么时机问?谁来问?问谁?谁来回答?学生回答以后该怎么回应?学生回答时老师该怎么做?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构成了提问技能的各个方面,也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师生可互为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接收则要通过一系列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心理过程。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国家意志的代言人,课堂教学的有目的性、有组织性主要通过教师的角色行为得以体现和实现,教师是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沟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起者。要使通过提问所进行的师生沟通流畅、有效,一系列心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运用提问技能时不仅要明确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且还要明确提问所要实现的教学功能,以及实现教学功能所需要的条件。 (一)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不完全是自然演进的结果,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同化”与“调节”在各个认识阶段的循环往复,不断打破原有平衡,建立起新的平衡,使认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同化”与“调节”是他的“发展阶段说”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认识,自降生以后要经历若干不同质的阶段而达到成人的完成阶段。各阶段之间有其独特的逻辑,处于某一阶段的学生的认识方式是从前一阶段派生出来,而又引导后一阶段的认识的。成人与儿童认识上的差异,不仅是知识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认识结构(质)上的差异。学生若完全按自己所处阶段的逻辑解释外界的刺激,称为“同化”。但是当学生发现他原有的逻辑不能同化(解释)外界刺激时,就得变更自己的逻辑本身,称为“调节”。新的逻辑产生出来以便同化外界,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新的逻辑能否产生,不仅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也与外界刺激有关。教师的提问就是一种外界刺激。提问所要求学生思考的任务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但又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产生认识矛盾,打破原有的思维平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中,问题难度的把握至关重要:过难,超越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学生没有可以直接同化的成分,问题的解决失去了必要的条件;过易,只有同化没有调节,没有认知矛盾,原有的平衡处于稳定状态,认知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认识能力就无以发展。这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一致。苏格拉底是善于提问的高手。他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产婆术”,即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一步步得以深化,并最终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中教师虽是主要的信息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单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直线的传递过程,而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反馈和调节进行的。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的知识,能否回忆起过去的生活经验,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有些知识,学生能准确陈述、再现,自认为是了解、掌握了,却不一定能辨析、应用、综合。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多角度提问的回答,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方法、过程、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程度,这为教师了解学情,调节教学内容、方法或进度,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测查、验证、审视自己所学、巩固知能提供了机会。 笔者曾对某校的学生做过一个小测试,问他们学校门前的小路两旁有多少棵树?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他们每天从小树边至少走过两次,寒来暑往,那些树都进入过他们的视野,却没人说得出树的准确数目。原因很简单,学生没有留心、有意注意过它们。注意力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分。教学过程中,与无意注意相比,当学生处于有意注意状态时,对外界刺激(如教师的讲授、实验演示、课堂活动)的反应是积极的、主动的、印象深刻的。但是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有限,且持久性与学生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的学生,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越短。我们知道,当学生的注意力游移、分散,不能专注于教学过程时,教与学都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适时地提出角度新颖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有效地吸引和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提问若新颖、独特,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既动脑,又动嘴,而不是被动地静听和旁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好的提问常指向学生理解内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