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研究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 (2):171~17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张 林 张向葵 (吉林大学社会心理系,长春130012)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春130024) 摘 要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者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 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 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 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 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 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态度,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双重态度。 分类号 B849:C91 态度 (Attitude )是个体对特定社会客体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的、评价性的内部心理倾 向。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 [1] [2] “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 。奥尔伯特也曾经提出“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概念”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将态度看作是一种人对社会客体(包括人、事件和观点等)或支持、或反 对的单一心理倾向。到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 和 Banaji 在分析了大量研究文献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内隐性社会认知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即过去经验的痕迹虽然 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是这种先前经验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3] 。这一 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态度的新概念—— 内隐态度(Implicit Attitudes) ,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 [4] 认识和行为反应。在此基础上,Wilson 和Lindsey 等人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Dual Attitudes Model) , 他们认为人们对于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人们所意识到、所承认的外显的 态度,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内隐的态度。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 其测量方式和态度改变技术等方面研究结果的反思,这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 关于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来自态度研究的两条主线:一条研究主线表明态度是一种能被自动激活的稳定性评 价;另一条研究主线则表明态度是一种对环境信息敏感的易变性心理结构。 1.1 稳定性与自动化的态度——作为存储式的态度评价 态度传统上被看作是一种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并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对客体的评价。如 Sherif 和 Cantril 提出:“态度一旦形成,就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持久的准备状态”[5] 。 Allport( 1935)也曾指出 “如同 [2] 习惯一样,态度通常是不容易改变的”,而且“总是以在童年或青年时固定下来的方式持续整个一生” 。 [6] ⋅ Tesser (1993)等人的研究也发现某些态度中有很多遗传的成分,这样的态度尤其不易改变 。 近几年研究者发现这种储存式的态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经常自动地出现在人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