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就喜欢用话语来攻击别人要领.doc

为什么有人就喜欢用话语来攻击别人要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有人就喜欢用话语来攻击别人? 回答者:壹心理 2014-11-27 近日,国内上演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10岁小女孩暴打1岁小男孩,并将其从25楼残忍抛出。人们不禁要发问,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小女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做出了攻击别人的行为。 攻击行为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什么是攻击?心理学上,攻击的定义是一切有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它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生理攻击、言语攻击、愤怒以及敌意。接下来我们就探索一下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弗洛伊德:人类具有攻击的本能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具有死的本能,正是基于这个本能,人们有了攻击的天性。攻击可以向内转化为自毁行为,或是向外转化为对他人的攻击。攻击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因为它的表达是一种宣泄。当我们向外对他人或向内对自我进行攻击时,被抑制的攻击本能就减少了;当它再次升高时,又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最近爆红的某漫画就引发了大众的攻击行为的宣泄,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妈妈再打我一次》。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围观群众,都能从漫画中得到攻击的快感。 2、洛仑兹:攻击本能具有进化意义 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洛仑兹认为,攻击本能具有进化学上的意义。由于攻击可以帮助雄性动物得到想要交配的对象,以及帮助雌性保护子女,所以自然选择定律使得这些攻击形式得以延续。 3、其他观点 a.生理攻击受雄性激素以及其他生物化学因素影响(女性也有雄性激素,男性也有雌性激素)。 b.人类攻击和犯罪行为中似乎有很重要的遗传基因因素。某些特定的反社会攻击行为具有高遗传性,而且在家族中的表现很明显。 神经学家 James Fallon 在2005年对着上千张涉及连环凶手、精神分裂症患者、沮丧患者和正常人的 PET 脑部扫描底片,试图寻找大脑模式和心理变态倾向之间的联系。他发现了明显呈现病态的扫描图像大部分是在,大脑皮层涉及同理心、道德和自控力的额叶和颞叶的活跃度较常人更低。 二、社会因素 无论生理因素对攻击的作用是怎样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人类的攻击性。研究发现,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愤怒的感觉和攻击反应的学习。 1、袭击 各种各样令人讨厌的袭击或侵犯都会引发攻击。想像一下,自己正在读报纸,突然一杯水冲着你的脖子倒了下来。你很有可能会感觉到愤怒,因为你感知到了别人的攻击,就会刺激你做出报复的反应。正所谓“以牙还牙”,这会使攻击行为升级。群殴的起因经常是一点儿小事儿,而却以杀人结尾。攻击引发报复,暴力行为由此升级(据说东北引发火拼的高频词是—— A:你瞅啥?B:瞅你咋的?A:我次奥!开始肉搏)。 2、挫折 当一个人想要到达某处,想做某个动作,或是想获得某些东西,而又遭到阻挠,这时他就会感到受挫。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攻击总是挫折的结果,攻击行为的出现预示着挫折的存在,相反的是,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代表人物是受到挫折后总是找大熊出气的胖虎。 3、报复的期望 攻击行为逐步升级的另一个因素是报复动机。实验研究表明,愤怒且想要进行报复的男性更倾向于记住负面信息,甚至包括那些与他们愤怒最初来源无关的信息。简而言之,期望能够进行报复的人更容易对各种类型的事物感到生气,愤怒的持续时间也更长。愤怒与预期报复使人记住负面想法,因此使得一个攻击导致更进一步攻击的可能性增加。 4、竞争 Deutsch 在1993年提出了“无情感参与的攻击”,也就是说,与情绪状态无关的攻击性可以在竞争情境中产生。在一项检验该理论的研究中,被试首先被引入一个具有模棱两可攻击性的竞争环境中。然后,当被试玩“马里奥兄弟”这一电视游戏时,相对于二人合作一起通关的被试来说,二人竞争一起通关的被试干掉了更多游戏里的怪物。 心理学家还认为,情境中的攻击线索对那些倾向于有外显攻击行为的人来说可能是很重要的。例如,具有高攻击性格的人,也即攻击性特质高的人,比攻击性特质低的个体更容易建立与攻击相关的认知网络。这就使得环境中的攻击性提示会更易于引发攻击行为。 5、归因 人们的攻击倾向性通常依赖于对方行为背后明显的动机或意愿。大多数情况下,攻击或受挫必须被知觉为有伤害意图时,才会导致愤怒与攻击行为。道歉可以避免攻击行为,然而当伤害很严重时,道歉的作用也会降低。说对不起有用,要警察来干嘛? 6、长期性的攻击倾向 攻击倾向在儿童时期一直保持,非常稳定。那些开始上学时就具有攻击性的儿童会在他们在校的前几年一直保持下去。与在突发的攻击性事件中一样,归因在长期性的攻击行为中也会发挥作用。具有长期性攻击倾向的儿童,通常对他人意图具有典型的归因偏差,总是设想别人怀有敌意并抵抗他们,尤其在处境模棱两可时更是如此。由于攻击性的儿童通常会对意图进行不恰当的归因,他们便会觉得有正当的理由以攻击方式进行报复。 7、模仿 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攻击行为而模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