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品德发展 第三讲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了解道德品质发展的四个方面(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成分); 掌握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发展的理论; 从整体上描述小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特点。 品德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逐步社会化的过程。通常而言,个体的品德形成需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 在道德心理学领域,研究者通常从品德的四个心理成分来探讨儿童的道德发展。这四个成分分别是: 认知成分——儿童是如何获得是非观念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道德推理,从而做出道德决策的。 情感成分——儿童对正确或错误行为的感受,如内疚、同情、自豪等,以及激发儿童道德思想或行动的情感因素。 行为成分——反映了人们面对欺骗、攻击等违反道德规则诱惑时或者他人需要帮助时实际采取的行为方式。 意志成分——儿童是如何抵御诱惑,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使之符合外界或内心的道德标准。 一、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儿童自身生理发展的成熟以及社会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步形成了对规则、法律等的道德概念的理解,他们会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道德判断,从而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当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他们便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前进了一步,由此一步一步走向道德成熟。 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观察和访谈,考查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 如询问儿童“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吗?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吗?” 对偶故事法,考察儿童对行为责任的判定。 向儿童讲述两个相似的犯错故事,询问儿童对故事中主人公错误责任的认识。 故事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15只杯子都撞碎了。 故事B 有一天,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在母亲外出时,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Q:“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故事 母亲让孩子拿午餐用的面包,这个孩子没有去拿,结果午餐时没有足够的面包可吃。 Q:如何惩罚?—— 第二天不许骑木马? 或者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拒绝帮助? 通过一系列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从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经历了一个前道德前段和两个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 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如,在弹子游戏中,没有明确的获胜目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轮流玩,不需要规则的约束。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而且必须遵守。 比如,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了挽救乘客的性命而超速,应该受惩罚吗? 肯定要受到惩罚,因为他违反了规则,不论他的理由有多么正当。 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来进行判断。 听完上述的对偶故事——哪个孩子的行为更坏? 他们认为应当要惩罚约翰,因为他打碎了15只杯子,比亨利的一只杯子要严重多了。 在惩罚方式上,这一时期的儿童倾向于采用抵罪式的惩罚,即为了惩罚而惩罚,惩罚措施与行为之间没有关联。 比如,忘记拿面包的孩子,如何惩罚? 家长就罚他不能骑木马,或者打骂一顿。 此外,这一时期的儿童相信内在的公正,也就是简单的因果报应,他们认为一旦违反了社会规则就难免要受到这样那样的惩罚。 比如,一个人在经过一片果园时,偷摘了苹果,接着在经过一座腐朽的木桥时,掉进了河里。儿童会认为“掉进河里”就是对偷摘苹果的惩罚,即使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以后) 所谓“他律”,就是受外部规则的约束和管制。 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人们可以主观地制定社会规则,也可以挑战现有规则。同时,在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修改规则。他们认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也可以违反规则。 比如:为了救人而违规的司机,就算他违背了交通规则,但他也是道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