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小学生中辍行为背后原因之探讨余惠珍.doc

原住民小学生中辍行为背后原因之探讨余惠珍.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住民小学生中辍行为背后原因之探讨余惠珍

原住民小學生中輟行為背後原因之探討 余惠珍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因筆者目前所服務之學校是一所以原住民學生為多數主體的山地小學,離市區的距離並不是太遠,就如同它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一所位在城市邊緣但又靠山很近的一所小學,在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之下,孩子仍可以接受到都市裏的刺激及誘惑,但經濟環境不佳,相較之下顯得匱乏,孩子多為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環境稍複雜,易引發生活習慣及學習態度的偏差,可能導致中途輟學的機會增加。 剛進入學校服務時,之前的老師才剛處理完一個中途輟學的個案問題,當筆者接手工作不久,立即又面臨兩位學生的輟學問題,在追蹤孩子的過程中,體悟到孩子的中途輟學其實是有成因的,不會無綠無故不到學校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孩子想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想離開學校,這些走上輟學一途的孩子,是有著怎麼的一個成長過程呢?探討孩子中途輟學的原因,才知道孩子一路走來辛苦,孩子的偏差行為或心態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後天環境所影響而成的,成人該怎麼樣對待孩子才能留住孩子的心。因為心疼孩子中途輟學之後的可能境遇,也想了解本該天真無邪的子孩是有著怎樣的遭遇才會下定這樣的決心,想要逃! 處在高失業率的這個時代,原住民在沒有競爭力之下首當其衝,家庭的經濟問題通常也會影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看法,也許認為孩子應該提早出去工作賺錢以幫忙維持家計,或者家長對自己所遇到的挫折也無適當的處理,當然就更無心於孩子的教育。亦或是學校的教育方向值得再考慮!對於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沒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學校該怎麼做才能在教育政策的要求下還能讓學生保有學習上的一定程度,並且留住孩子! 筆者強調中途輟學的問題絕對不是少數民族的專利,只不過在現今這樣的時代之下,資源較匱乏的族群朋友們較易發生這樣的問題。筆者想藉由探討這個主題了解原因,使我們對幫助孩子能更有方向及方法。 研究目的 根據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辦法(教育部,民85)中規定: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若發現有未經請假未到校達三天以上學生,應即將其列為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對象,未請假學生包括學校開學未到校註冊或轉學時未到轉入學校報到之學生.即通報為中途輟學學生。在八十七學年度輟學率較高的縣市依次為花蓮縣市(0.99%)、台東縣(0.93%)、基隆市(0.53%)。這其中國中生輟學的比又較國小為高,約佔全部輟學生的五分之四以上,而中輟生人數比例為男多於女,最後,再看輟學的原因變項,中小學生輟學的成因以個人因素及家庭因素為主,家庭結構為單親家庭者幾乎佔中輟生的26%,原住民籍中輟生亦佔8%至10%,由上述可知,東部地區國中、國小學生的輟學率偏高,顯見輟學現象在東部地區的嚴重程度。故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是希望能從中輟的原因分析中,瞭解原住民學生其文化背景及家庭結構、教育與學習適應及自我認同...等議題,對中輟行為的影響。 研究的重要性 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輟學與偏差行為、犯罪行為有高度的相關,輟學少年犯罪為在學少年犯罪率的3至5倍(蔡德輝,民81,82),而商喜昌(民84)的研究也顯示,在218名犯罪少年中65%有過輟學經驗,姑且不論是輟學導致偏差行為,或者偏差行為促成了輟學行為,都讓中途輟學問題變得不單純,也不容易解決。故筆者想藉由本研究來了解原住民兒童之學習適應、自我觀念、家庭社經地位、性別及居住區變項之間的關聯。期能找出少數族群的真正教育需求,且能增加筆者個人對原住民族群教育的看法及認識,提供個人在原住民學區擔任教職時的教學省思與指導。  名詞解釋 1.中輟生 只要曾經有過輟學經驗之小學生,而不論其是否復學,也不論其輟學時間的長短,在本研究中都以「中輟生」稱之。 2.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所包含的範圍很廣泛,本研究著重中輟生在學校、家裡等社會文化情境中的認同建構,尤其從中輟生與家人、老師、同學間關係的探討為主。 3.族群認同   族群認同是以族群或種族作為認同的主要基礎,涉及到個人對於族群的隸屬感,以及源於這個族群身份的思想、觀念、感覺與行為等。 4.學習適應   係指個人學習歷程中,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調適狀態。 5.自我觀念   指個人所認為的自己,它包括對自己存在的知覺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方面的評認。 6.貧窮問題   原住民族在生活實境中面臨的「經濟性貧窮」與「文化性貧窮」問題,很有可能會是影響其兒童教育的重要因素,因原住民社會中,經濟與教育彼此的交互關係更有待進一步去研究、探討。 7.家庭問題   家庭問題的肇因能來自各問題家庭,如破碎家庭、犯罪家庭、貧窮家庭,單親庭、隔代教養家庭等等,而由之所產生的可問題有:家庭教育的不當或不足或缺乏、不良的家庭親子關係與氣氛、兒童受到虐待、影響或縱容兒童偏差行為的產生或發展、家庭負債及錯誤的金錢觀念、家長放棄教養責任、兒童在校適應不良、錯誤價值觀的誤導、懶散習性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