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行”在孔子思想中的哲学意义.pdf
第 28卷第 5期 孝感学院学报 V0L.28 N().5
2008年 9月 JOURNAL OF XIA0GAN UNIVERSITY SEP.2008
“言、行’’在孔子思想中的哲学意义
宋宁宁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在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一对范畴出现得更多的是 “知行”而不是 “言行”。在先秦历史中,“言行”作
为一对范畴要比“知行”出现得更多。 “言行”与 “知行”的关系很密切,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讨论。在孔子那里,言
与行,学与行,知与行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孔子重视 的是言行、学行、知行的统一与否。言行 问题归根到底也是
知行问题。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由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化,使 “言”、“行”有 了哲学上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孔子;言;行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544(2008)05--0046--04
在 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一对范畴出现得更多 否,“在孔子言与行,学与行的一致 中,蕴涵着知与
的是 “知行”而不是 “言行”。学者们撰文讨论的也 行的内涵”~[336o~虽然说孔子的言行观主要体现了
多是知行关系的问题 。如赵纪彬先生在他的 《中 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但并不是说它与认识论没
国知行学说简史》中表明,知行 问题和认识论问题 有丝毫关系,正如方克立先生所说,言行问题归根
在本质上是同一 的,而孙 中山先生的 “知难行易” 到底也是知行问题。如果不知,怎能够言?语言
说是 “中国哲学史知行 问题之最后解决”o[12n6他 是思维的表达 ,言就寓于知之中。
认为孔子的言行观是与道德上的理想人格修养相
一 、、“言目’’、、“行’IJ’’之厶本P‘义
联结的,没有涉及认识 的起源、方法及界限等 问
题 ,纯属伦理学范围,因此不同于知行观 ,知行观 在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 中就
是属于认识论上 的问题。而方克立先生在 《中国 有 “言”、“行”二字的记载 ,并且各 自都有数种不同
哲学史上的知行观》一书 系统而全面地讨论了 的含义 ,其中有些今天已经很少使用,有些则一直
从先秦诸子到孙 中山时期的知行观,在探讨孔子 延续下来 。但总的来说 ,“言 行‘”在殷商文化 中
的知行观时,他提 出了与赵先生不 同的看法。方 并不是很重要的概念 。在 《简明甲骨文词典》中崔
先生是把孔子的言行观当作知行观 的一部分加 以 恒异先生关于言与行的解释可以让我们了解殷周
讨论的。[23 时期言行的含义。其释 “言”日[42。:
. 言行与知行的关系很密切,不能完全分割开 1.用为言 。告诉 。“丁言我 。”(中国社会科学
来讨论。傅云龙先生的 《中国知行学说述评》系统 院历史研究所 《甲骨文合集》)这种用法在春秋战
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知行观的发展历程 ,其 中他 国时期得以延续 ,从孑L子的语录中也可以发现这
也是把言行观作为知行观的一部分加以讨论,尤 个意义上的 “言”。
其是在先秦部分 ,引用的史料多能体现这一点。 2.用为音 。“有疾言。”(罗振玉 《殷墟文字后
张立文教授在 《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中 编》)
也专门就 “知行”范畴作 了讨论 ,从中也可以看出, 3.用为歆。歆享。 “求 匕(妣)辛 ,其言日酒 。”
在孔子那里,言与行 ,学与行 ,知与行 的界限不是 (郭沫若 《殷契萃编》)这种用法后世并不多见。
很清楚,孔子重视 的是言行、学行、知行的统一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