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童年”的走向:新童年社会学的启示.docVIP

“童年”的走向:新童年社会学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年”的走向:新童年社会学的启示.doc

“童年”的走向:新童年社会学的启示   【摘要】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们对童年的探究经历了童年概念的提出到对童年可能消逝的惊呼,又因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出现了新的转机。其中,“童年危机论”是对“儿童-成人”二元对立、视童年为成年的预备期、忽视童年自身价值弊端的深深担忧。新童年社会学跳出了“儿童-成人”的分析框架,重建童年概念,从而使童年研究出现新的气象。新童年社会学建构的童年及儿童概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童年;童年危机;童年转机;儿童;新童年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7/08-0008-05   童年是人类心灵的原乡,既是起点,也是一个不断回返并寻求意义的终点。〔1〕日常生活中,童年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议的普通词汇,是指一个人的儿童时代。但在学术领域,若从现代学科体系视角加以审视,“童年”这一词汇所蕴含的意义却甚为丰富,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拓宽了我们看待童年的视野,使我们得以跳出“儿童-成人”的二元对立框架,重新看待童年和儿童。本文试图从童年概念的提出、童年的消逝以及童年的重塑三个阶段来论述童年概念的发展走向,探讨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对童年相关研究的启示。   一、童年概念的提出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温馨的,人们在成年之后仍不时会向往和追忆。童年的价值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可估量的,童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童年的概念并非自古就有,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被人们逐渐提及,进而逐渐形成的。   1962年,法国历史学家菲力浦?阿利埃斯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中古世纪完全不知道有童年这个东西,没有婴儿情怀,也不知道童年的特殊意义,更没有因为这种特殊意义而把儿童与成人区分开来。阿利埃斯谈到:“我们以中世纪社会为研究的出发点,在那个社会,儿童观念并不存在。儿童观念与对儿童的爱护不能混为一谈:儿童观念是一种对儿童特殊性的意识,这种特殊性可以将儿童与成人做出基本的区分。这种意识在中世纪不存在。”〔2〕由此可见,童年作为一种概念,是在有了儿童观念之后才得以出现的,在此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婴儿在过了需要母亲或其他照料人的照顾后还有一个进入成人社会的转折期,即童年期,更不了解儿童也需要得到特别的照顾。   继阿利埃斯宣告“童年诞生于十五世纪”之后,1982年,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提出,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与科学、单一民族的独立国家以及宗教自由一起,大约产生于16世纪,经过不断提炼和培育,延续到我们这个时代。〔3〕波兹曼认为,童年概念的提出是与人的读写能力、所受教育和羞耻之心密切相关的。童年概念因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逐渐认识,但是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兴起,童年却面临着可能消逝的危机。   二、童年消逝危机的惊呼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传媒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者,对童年这一研究对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童年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且童年正在遭遇可能消逝的危机。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波兹曼,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印刷术创造了童年,电子媒介却使童年面临“消逝”。他指出,“电视使儿童有能力共享成人的信息,由此导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人化” 。〔4〕印刷术的产生,创造了成人的新概念,即成人是指有阅读能力的人,相应地,儿童则是指缺乏阅读能力的人,儿童必须接受教育,才能发展为成熟的成人,这样就产生了关于童年的概念。童年作为“一种社会产物”的观点,随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而被提出。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触手可及,儿童无需学会阅读也能获取信息,儿童与成人的界限逐渐模糊,童年的观念被动摇,导致了童年面临可能消逝的危机。   我国学者梅珍兰曾罗列出了童年日趋消逝的证据:一是孩子“玩耍”的权利被剥夺;二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像孩子了。〔5〕冯毅也认为,我们并没有忽视儿童“这个人”的存在,而是忽略了这个人当下作为“儿童”的存在。〔6〕其他学者,如顾明远、刘晓东、伍香平、张文质、林少敏等人也都提出过童年消逝、童年危机以及保卫童年的观点与主张。从这些学者的论述来看,大家都生发出童年可能面临消逝危机的惊呼。   童年危机到底是什么?新童年社会学对危机的界定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所谓童年危机,是指成人和儿童之间界限的弱化,儿童脱离了原本应有的位置。〔7〕也就是说,童年危机是指儿童过早暴露在成人的世界里,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殊意义。由于成人和儿童关系的崩溃,导致儿童处于危机之中,童年面临消逝的可能。众所周知,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由成人引导的,成人是规训儿童的权威人物,这使得成人在塑造儿童人格的历程中,主要起到了照顾和控制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