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docVIP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doc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师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一是要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要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三是要善用赏识,唤起学生进取心。只有用爱心、智慧、行动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92-02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其中一项目标,即在课程改革中力求改变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模式成为当下追捧的课堂,即便是这样的课堂,也经常出现学生合作不够主动,组内交流出现冷场,没有人说话的现象,也就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体性仍然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一、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诚心相待。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光拥有一颗爱心还不够,还要讲究爱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不能凭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苛求、训斥学生。要明白当今的学生自尊意识愈来愈强,有时“爱”的训斥和责骂反而是一种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也往往由此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课堂上胆怯或无动于衷,有些学生甚至对教师恶语相伤。我们教师只有意识到这点,诚心实意并讲究方式、方法地去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样的“爱”才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这样,学生也将以积极的参与来回报这份爱。要知道,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好感之上的。   (二)平等相待。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因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摒弃教师高高在上的旧观念,打心底告诫自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消除自卑和顾虑,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三)微笑相待。课堂上教师亲切的笑容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起点。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温暖、善待,而一张亲切自然的笑脸正是这种情感的传递,这种情感的传递能带给学生一种积极、乐观、轻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带着一份感激与回报的心理,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潜能,有效地参与认知过程。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巧妙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精心设计。即所设计的问题既针对教材内容又结合学生实际。如导学文言文《三峡》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本文采用了哪种结构方式?2.课文的总写部分是哪些?3.分写部分的内容又是如何按先后顺序安排的?解决问题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忆文章的几种结构方式,学生便在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积极地阅读课文,努力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问题解决后,他们便沿着这个思路再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自发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这种“剥笋”式、填充式的问题,让学生觉得有思路可循,有办法解决。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往往思维活跃,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对自主学习充满了信心。   (二)难易适度。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藤野先生》时提问“鲁迅为什么离开仙台?”又如教学《孔乙己》时提问“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这些问题太深、太难了,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回答,从何答起,因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无信心解决问题。而“对不对”“是不是”“能不能”之类无意义的问题,学生张口就答,应付教师,根本没有动脑筋。这样无意义的问题,很难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难度一关。   (三)有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圈定的思维空间中解放出来,学生会觉得轻松、新鲜,对问题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如教学《社戏》一课,教师可在学习课文前设计如下问题:“你的童年生活一定丰富多彩,你能说说最令你难忘的生活画面吗?”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可问:“如果菲利普夫妇在油轮上遇到的是西装革履、一派富贵的于勒,他们的表现将怎么样?”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乐意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具广泛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面向学生全体,而不能面向少数或个别学生。为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与梯度,使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总之,提问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生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