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本味篇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味篇教案

吕氏春秋?本味篇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五味调和” 烹饪理论。 2. 理解本文的大意,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 3. 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理解“五味调和”的理论。 2. 文言文文本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 【教学方法】 赏析法、讲析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华夏美食说起,导入课文。 1、小结上一单元 华夏大地,不仅孕育了壮丽山河与千古风流人物,也代代传承了这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学问与饮食艺术。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华夏美食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肴,有华夏特色鲜明的“豆腐”,蘸着许多文墨的“西湖十锦”;有闻名遐迩的“北京烤鸭”,鲜味诱人的“佛跳墙”;当然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点,那飘在餐桌上的花香……由此,我国了解了南北饮食习俗的差异和常见菜式与鲜见菜式的异同,在雅俗共赏的饮馔美文中领略了华夏美食。 2、今天我们大家走进传统,学习与饮食相关的优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们先一起学习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烹任学的经典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作者是吕不韦。吕不韦又是何许人也? 二、作者介绍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先为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国王孙异人(后改名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三、作品介绍 《吕氏春秋?本味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烹任学的经典著作,成书于秦王朝时代。 《本味篇》记述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文中以伊尹的口气首先发表了一通烹调宏论,大意是: 动物作为饮食原料,可分为三大类:生活在水里的有腥味;食肉的有臊味;吃草的有臊味。尽管它们原来的气味都很不好,但都能被烹制成美味可口的菜肴,而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原料采取不同的烹制方法。 决定菜肴滋味的诸因素中,水是最基本的因素。要凭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和水、木、火这三材来进行烹调,鼎中多次沸腾,多次变化,是靠火候控制调节的。有时要用猛火急烧,有时要用微火慢烧。消灭腥味,去掉臊味,除净膻味,烹出美味,全在于掌握火候,千万不能违背火候运用的规律。 调味的学问,在于甘、酸、苦、辛、咸五味的巧妙配合。投放调料的先后次序和用量的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剂量的差异是很微小的。 鼎中的变化,微妙深奥,用语言难以表达。高明的厨师,虽然自己心中有数,也难于用口头说得那么清楚。这就如同射箭、驾车,如同阴阳变化生万物,以及四时推移变化的规律一样。作为一个厨师,你精通烹调之道,才能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达到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不过头,酸而不强烈,咸而不苦涩,辣而不刺激,清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 伊尹这一段议论,简而约,实为烹调中的至理名言。数千年来,为从事烹饪的人们所遵循。 四、文本解读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 汤得到了伊尹,在宗庙为伊尹举行除灾祛邪的仪式,点燃了苇草以驱除不祥,杀牲涂血以消灾辟邪。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汤说起天下最好的味道。 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 汤说:“可以按照方法来制作吗?”伊尹回答说:“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 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味道的根本在于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