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马拿泥版 (Amarna Tablets)
亚马亚马拿拿泥泥版版 (Amarna Tablets)
亚亚马马拿拿泥泥版版
发掘发掘
发发掘掘
是迄今为止发现于埃及的唯一用楔形文字书写的皇室书信存案。亚马拿泥版共
379件,出土于尼罗河东岸平原,开罗南约190哩处。近年以来定居该地的有亚姆
兰族或“亚马拿族”,于是地从人名。该遗址称为亚马拿废丘。亚拉伯语“废丘”
(音译为“特勒”)意谓“山冈”,但该遗址是在一平原上。这可能因邻近有山
村名“埃特勒”,疑是两名结合所致。
泥版刻以楔形文字,字上宽下窄,如钉状,故名“楔形”。楔形的不同形状代表
不同的音,有时代表一字。数种不同的语言都可用这种楔形文字表达,正如英、
法、德、意诸语虽不相同,但其文字皆可用拉丁字母一样。全部泥版除3件外,
其铭文都是亚甲方言。亚甲方言属闪语系,是流行于米所波大米一带的方言,
但在主前二千年代时曾为近东地区外交和公函、条约所采用的国际通用语。
据载,1887年某日一埃及农妇到一座废墟铲去其表土欲作肥料,无意中掘出了几
块泥版。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被西方人知道了。偷挖的古物(有法律严禁盗挖
古物)被运往卢克索,在那里西方代表和埃及经纪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这首
批亚马拿的无价之宝遂被大英、柏林等数家博物馆买去。1889年,在彼特里的领
导下,对亚马拿作考古开掘。这座废墟原来是埃及古城亚克塔坦故址,是法老亚
门诺斐斯四世(亚肯亚顿)的京城。他是埃及第十八代王朝的第十位国王。至此,
先后经农民和考古学家之手共355件泥版及一些碎片出土。到十九世纪,又发
掘了若干件,共得379件。
源起源起
源源起起
法老亚门诺斐斯四世(约主前1378-60)于其父三世(主前1413-1377)死前或死
后不久,就于亚马拿平原修建亚克塔坦城。工程完竣,皇室及朝臣便由旧都底比
斯(在埃及南部尼罗河河套)迁至新都。大部分以楔形文字记载的公文档案(考
古不少是呈三世的奏章)也悉数随驾易地。考许多呈四世的泥版奏章是迁都后加
入档案的。不久,亚门诺斐斯四世即更名“亚肯亚顿”,以示崇奉日神“亚顿”
(意若“日轮”)之笃。他去世5年后,继位人弃置亚克塔坦城,又复北迁,定
都摩弗。迁都时廷内赘物悉弃诸旧城,其中便有亚马拿泥版。当时蒲草纸已兴,
较泥版轻易运用,且便于保存,重要文件均缮写成蒲草纸卷携往新都,泥版便被
遗弃,与荒城一同湮没了。
内容内容
内内容容
这些泥版中有29件是教学童书写的课,内有单字表、词汇表、供书写练习的米
所波大米神话片断。另350件是亚门诺斐斯三世和四世时代的外交信件,涵盖30
年之久(从先王在位至后王崩后不久),多是各地总督和叙利亚、巴勒斯坦诸王
的奏表,也有来自北方和东方强国君王的书信。
从这些信件可以看出致书者与法老之间的不同关系:有人似与法老有平等的地
位;有人则是他的臣下。外交关系常以结盟为多,借联姻同盟。在外交关系自居
臣下的国君称法老为“我主”、“我的太阳”,有时还称“我的神”,称自己则
是“你的奴仆”。现代术语称这类国君为诸侯,称其国为附庸国;称在这种关系
1
中的法老为宗主。跟法老具相对等势的国君则与法老以兄弟相称,这种关系在现
代研究中称平等关系。
从铭文可知,法老与平等国君信函往复所谈论者多是礼品赠受、联姻修睦、续约
同盟、增进贸易诸事,其中还包括礼品清单,互索金银珍品的请托等。这些国家
自然都是当时的一流强国如巴比伦、米坦尼、亚述、赫提、亚拉西亚(即居比路)
等。
至于诸侯的章表,除了向宗主表示效忠外,也有不少是告急求援的,如叙利亚和
巴勒斯坦诸城邦国的小王即常有此请。
巴勒斯坦诸侯告急求援的信件特别引起圣经研究者的兴趣。信函中提及“哈比鲁”
一名,使人马上联想起“希伯来”。据信中说,“哈比鲁”在巴勒斯坦好几处地
方,“劫掠王土”。综合几个线索,一说以为其时正与希伯来人出埃及和约书亚
率众攻入巴勒斯坦的时间相吻合,因此,这些信件从巴勒斯坦居民的观点看来,
是希伯来人“入侵”的第一手材料。
然而经与其它历史文献对考可知,认为亚马拿泥版提及的“哈比鲁”,就是入侵
的希伯来人之说是错误的。原来“哈比鲁”是“亚皮鲁”的另一种拼法。该词词
义在亚马拿信和其它文献中均可释为“亡命之徒”或“无法无天者”,是指当
时活动于该地区的一个特殊阶层,各族人均可沦为这个阶层。故此,人没有生来
便是“亚皮鲁”的,都是后来入伍,或为非作歹而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