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ocVIP

89-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9-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

89-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 摘要:1996-2010年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原经济区的人均GDP增长总体上不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在引入工业化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口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等控制变量后,中原经济区28市经济增长满足条件β趋同。其中,工业化水平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区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增长;σ趋同;β趋同 经济趋同现象不仅存在于贫富不同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于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1]以2011年1月刚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原经济区(见图1)为例,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西、河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范围覆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邯郸、聊城、菏泽、长治、晋城、运城、淮北、亳州、宿州、阜阳等28个市,经济区总面积为28.65km。[2]中原经济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但是中原经济区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人均GDP远落后于其他省市。区域内各地经济差异较大,以28市人均GDP对比为例,人均GDP最高的市和最低的市的差值从1996年的6319元上升到2010年的40962元。区域经济差异过分拉大且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区域经济效率, 既阻碍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也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起飞。 一 、文献综述 围绕经济增长的趋同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国外的实证研究包括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发达国家各区域间具有较为相似的经济发展环境,因而研究结果大多表明其存在区域性的经济增长趋同。[3] Mankiw,Romer和Weil(1992) 对98个国家选取了 1960-1985年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并没有发生绝对趋同。[4]但随后作者对于人口增长率和国民储蓄率进行了调整后发现经济特征相似的国家存在着趋同倾向。Barro和Martin(1994)对美国、日本及西欧地区等国家人均收入的趋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表现出明显的的σ趋同和β趋同,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且各国的趋同速度约为2%左右。[5]Quah(1997)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区域经济增长不仅仅存在着σ趋同和β趋同,还存在着成群、成块的现象,他首次提出了“俱乐部趋同”这一概念。[6]Cermeno(2002)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对 16 个OECD成员国、美国各州等不同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证检验了俱乐部趋同的存在。[7] 我国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研究始于1996年,但到目前为止,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的获得以及样本期的选择等的不同,导致有关我国经济增长趋同特性的结论还不统一。[8]近阶段的研究主要有:高翔(2005)在对1978-2002年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全国人均GDP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在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存在普遍的趋同现象,而是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三个趋同俱乐部。[9]吴玉鸣(2006)在巴罗与萨拉-伊-马丁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β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10]张伟丽,覃成林,邓冬林(2008)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到全国345个地区, 结果发现,我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而西部以及全国的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趋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11]赵长林(2010)对黄河流域九省区在1985-2005 年间产出收敛性和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具有一定发散趋势,在加入四个控制变量(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之后,模型呈现条件收敛趋势,收敛速度达到了15.5%。[12]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空间尺度多数集中在了省域单元或者更大级别的单元范围,选择市县为单位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省级或者以上为研究的基本单元,虽然可以使样本的选择简单易行,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中国的省域面积过大,这可能掩盖其内部的差异性,也可能人为地割裂了行政交界地带形成的具有相似性的区域经济体,从而使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介绍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有较强代表性的1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