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
:
张茂元
:文章以近代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 考察了在这 个
过程中的社 变迁, 尤其是原先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体系的解体。 文章还分别考察了各利益相关主体, 包括技术革新者、原有社
体系的维护者(政府和士绅阶层)以及农民(后来分化为缫丝工和蚕农)在
这场社 变迁中的重要行为。 最后, 文章指出, 在理解技术和社 的相互关
系上, 技术决定论和社 建构论都有其各自的片面性。 这 一段时期的技术变
革和社 变迁表明:社 因为技术的组织刚性而产生结构重组;同时, 建构中
的技术也 因为某些社 因素的影响而被改造。 由此形成了技术和社 的
互构。
:家庭手工缫丝 机器缫丝 技术变革 社 变迁 互构
、
(1860 ),
。, ,
, (, 2003 1936 )。
, 、。
19 , ,
。
。“。
, ,
。,
, 。
, , ,
。, , ,
, ,
”(Mason, 1910;, 1987:150)。 ,
23
社会学研究 2007.1
, (“”,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2003 1936:179 -180 )。 ,
。
,
。
、
19 , :
①
()。
, ,
。
。
, , , 。
()1873
, 。
① 1862 年, 中国境内出现了第一家外国机械缫丝厂, 是英国怡和洋行投资的怡和纺丝局,
有百部丝车。据称所生产的丝质地优良, 售价比欧洲生产的厂丝还高。 当时的怡和纺丝
局有几百名工人, 是当时相当先进的机器缫丝厂。 到 19 世纪80 年代, 上海的外商丝厂
有7 家。
24
论 文 :
, , (“”)。
, , ,
。,
, (, 1990:115 )。
、, 。
, , 。
, 。:“
:、;、,
。
……, ,
, , , ”(、,
①
1989:224)。 ,
。
, ,
。“, ,
;, ,
”(, 1903:4)。、。
,
(, 2005:103 )。
19 90 , , 。
1894 , 75 (,
1990:143 )。20 , 。
1902 , 86 , 34600 。,
1910 109 1912 162 , 42100
65000 ;1926 , 202 , 95605 (
, 2005:11-12)。, ,
。“1881-1882 , 11526 ,
, , 1254 ,
① 转引自王翔(2005:114)。这种形态与日本近代缫丝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器械缫丝完全相
同, 严格说起来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机器工厂, 应该说是由大型手工工场向机器工
厂过渡的形态, 或者说是机器工业的初期形态。
25
社会学研究 2007.1
13.12%。, 3437 ,
, 52.45%。, , 1894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