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分析.doc

2007年新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新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怎么考? ——2007年新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分析 夏献平 2007年高考是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省(区)实施新课程后的首次高考。在实施新课程的地区,所用的教材是新教材,且有多个版本。面对这一实际,2007高考试题是怎样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的?与非课改高考试题有何关系?今后如何备考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改高考试题的变化?本文对此做一探讨。希望读者结合具体试题加以体会,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 一、新高考在命题理念和方法上保持了旧高考的特点,是对旧高考的继承和创新。也就是说,单从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来看,与未实施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与许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考核,对学生全面把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例1 [理综宁夏卷第1题]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简析 本题内容直接选自必修教材,例如人教版必修三在讲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时,采用“资料分析”的方式,介绍了“水盐平衡图解”,明确了“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下丘脑渗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等调节过程。对熟悉教材的考生来说,此题是非常容易答对的。答案:C 例2 [理综宁夏卷第2题]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分裂间期有RNA合成 D.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 简析 本题结合有关分子遗传学内容重点考查了考生对有丝分裂间期的特点的理解水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转录,即利用DNA的一条链为模版合成RNA。所以,A、B、C三个选项都是对的。D为什么错了呢?人教版教材必修二在“资料分析:中心法则的发展”中有这样的叙述:“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版合成DNA”,显然,逆转录酶是进行逆转录过程所必需的;而正常动物细胞是不存在这样的“致癌病毒”和“逆转录酶”的。答案:D 例3 [单科生物试题广东卷第10题]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昔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简析 同样是涉及到DNA复制,与例2不同的是,本题的主题是“DNA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1个DNA通过半保留复制,产生2个(而非“4个”)一模一样的DNA。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而非“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复制”);DNA酶属于水解酶而非聚合酶或连接酶,不能将脱氧核昔酸(或脱氧核昔酸链)连接成DNA子链。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中介绍过的。答案:A。 例4 [单科生物试题广东卷第5题]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简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为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花了较大篇幅介绍了三个实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各类物质分别进行单独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上述第三个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只是了解到“转化因子”的存在,至于转化因子是什么,并未做出回答。答案:D。 这类试题在各类卷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在宁夏卷和广东文基卷中比例比较大,例如,宁 夏卷的第4题和第5题。 2、联系教材外的具体实际和实例,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依托现实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简析 本题结合具体实际考查了考生对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情况。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出率等。A、B和D选项分别描述的数量特征是: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符合“种群数量特征”的范畴;而C选项涉及的实例是有关种群分布的,属于对“空间特征”的描述。A和C选项涉及的实例体现了广东特色,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