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工图书馆的故事丨翰墨书香话沧桑 -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华工图书馆的故事 丨翰墨书香话沧桑
2015-05-01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她以云山为笔 ,珠水为砚 ,
簌簌写下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 ;
她以书山为冠 ,墨海为裳 ,
绣口吐出了英才荟萃的文化渊薮。
华工图书馆伴随学校走过七十余载风雨沧桑 ,引领着莘莘学子走向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
和异彩纷呈的文化世界。即使世事漫漶 ,白云苍狗 ,这座哺育着几代华工人的图书馆依然静
默伫立 ,弦歌不辍。
数十年春温秋肃 ,笔墨香依然如故。
1
故事还得从78年前开始说起。
建馆之初 ,图书馆设在6号楼 ,就是如今的建筑红楼。
6号楼 (建筑红楼 )(1934年前拍摄 )
1936年11月 ,由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主任杜定友教授主持的老图
书馆总馆工程开始动工。该馆原设计为3层半仿中国古典式建筑 ,然而刚刚完成了首层
楼面的混凝土工程 ,便遇卢沟桥事变 ,日寇南侵 ,工程只得停止。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 ,无暇他顾。虽然杜定友教授为馆舍复工四处奔
走 ,却求告无门 ,一腔热血终付诸东流。只好任由那历经血雨腥风而一片狼藉的建筑工
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继续无助呻吟、焦急等待。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终于驱散了历史的阴霾 ,1949年10月14 日广州解放 ,总馆复工摆
上日程。1951年 ,中山大学决定由岭南著名建筑设计师夏昌世教授主持修改设计 ,续
建图书馆。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 ,华南工学院又继续图书馆建设工程 ,终于在
1954年年底完成所有配属工程。
图书馆从动工到建成 ,历经18载 ,它既是新旧两个社会的一面镜子 ,也是早期现代岭南
建筑的代表作。在华园 ,它以恢宏的外形、紧凑的布局及良好的使用功能成为华工的美
景之一。
1956年图书馆
尤其正门中央四根巨大的廊柱和门前拾级而上的台阶 ,从远处看 ,使整幢建筑显得巍峨
壮丽、气宇轩昂。
难怪她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我国基本建设方面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于1959年被国
家建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筑十年》画册收录。
2
老图书馆从落成使用至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它成为一代代华工学子理想的学习殿
堂。他们在这里徜徉于图书的海洋 ,吸吮着知识的玉露琼浆 ,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
础。
据许多校友回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师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每当夜幕降临 ,图书馆
总是灯火通明 ,座无虚席。
毕业之际 ,许多学子都会在图书馆前留影 ,以永远铭记那段如饥似渴汲取知识养料的青
春时光。
60级硅酸盐专业同学于图书馆门口合影
77级橡胶制造专业部分同学于图书馆前合影
十年动乱后 ,学子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争分夺秒地学习 ,
图书馆这座知识殿堂 ,便是他们最好的精神栖息之所。
当时的图书馆有一个被戏称为“天女散花”的场景。图书馆下午清场后 ,到晚上七点钟才
开馆 ,馆外早早就挤满了学生。等到馆门一开 ,学生蜂拥而入 ,所谓“天女散花” ,就是
学生们在涌入时将一摞书往长桌子上撒 ,撒到哪儿就占哪儿的位 ,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图书馆外的草坪也是大家看书和聚在一起探讨知识的好地方。
74级无机系陶瓷专业同学在图书馆内自习
在图书馆外的草坪上开班会
79级微生物专业部分同学于图书馆前交谈
3
扩建后的图书馆全景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0世纪80年代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招生规模的扩大 ,饱经
风霜的老图书馆已无力独自承担历史交付的重任。1987年 ,华工开始对老图书馆进行
扩建。
1991年新馆竣工 ,一座颇具时代特色的崭新建筑屹立在华工正门东面。与老馆的对
称、凝重相比 ,新馆活泼流动、俊秀优雅。
图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