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到素主的发函,才蓦然惊觉,近十年了 - 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山
郭誌光 2011/12/15
1.
幾天前接到素主來信,才驀然驚覺:近十年了。
目前正為博論傷神的我,從信中確知陳萬益老師明年正月將退,心底陡然浮現一種十年一瞬的驚心感。歲月真如飛快的梭子,任誰也抓不住。倏忽,清華台文所也近十歲了。匆匆,與老師相識也近十個年頭了。
說驚,也不全然。與柏川碰面時,聊著聊著,總會不經意地提起老師將退的事。每次談到這,兩人總是會沉默了下來,各自語塞。約一年前,和建忠老師通信,他說最近看到老師,常會感到泫然。我回說,這樣的感覺早有。四年前的清成台灣文學研究生研討會,我發言時突來的哽咽,就是這種莫名的泫然。
所以,並不是沒有心理準備。
也許是早就蘊釀準備著的。
但宛如一件想永久推遲的事被迫提前面對,還是驚。
2.
回憶如澗水,涓涓流來。
有些人的身影是近乎永恆的,你絕不希望他淡去。
模糊的,九年多以前,2002年的初春。十八尖山下水木真的清華。成功湖畔綠柳垂映輕曳,空氣中已有些許荷塘飄來的清香。佇立昆明湖畔數學系館的我,卻無心觀賞這翩翩四月天。
清華台文所第一次招生。數學系館二樓階梯教室的考場中,生平第一次見到了老師。映入眼簾的,是些許白髮,氣質穩重,巍巍的一位學者。須臾,近百位考生的一片沙沙作答聲,催我埋頭加入殺殺的行列,再也無暇多看這位一年後成了我的指導教授一眼。
但,有些人的身影是近乎永恆的,儘管只是驚鴻一瞥。
3.
八、九點的太陽微張,覷一眼宛如燈塔的鐘塔,面光光暈。
沿坡而上,像朝山。
2002年的早秋,我如願地進了巍巍的人社院。
台文所位在院的東北角,三樓。夾在經濟系和哲學所之間,二間房。左所辦、右教室。教室左側壁設一置物櫃,每人配有一格。上無學長姊、下無學弟妹,孤零零的第一屆。有點寒愴虛微。但「台灣」雖小,志不小,「開國元勳」們:老師和胡萬川、賀淑瑋、柳書琴、陳建忠、浦忠成等師長,操起課來照樣熱呼呼。
不復考場的遙望,「賴和文學研究」讓我近距離直面老師。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山與秋陽。
因著老師的引導,經由賴和文學,非文學背景出身的我,遂逐步領略了台灣文學之美。猶記得,老師在講述〈鬪熱鬧〉時,他先唸了第一段:「拭過似的、萬里澄碧的天空,抹著一縷兩縷白雲,覺得分外悠遠,一顆銀亮亮的月球,由著淺藍色的山頭,不聲不響地,滾到了天半……」。小誦一段,為的是讓我們感覺賴和的字質,以及台灣日治時期20年代的語言特色。低沉渾厚的嗓音、優美的散文,斗室裡霎時瀰漫著古樸的台灣味。傾聽,忘我,那一刻。課中,老師要我們發表對地方民俗的看法:「鬪熱鬧」到底是封建迷信?或是地方頭人的變相剝削?還是人性的輸人不輸陣愛惜面皮?或者是,凝聚在地精神、地方認同的操演?……老師暫不下斷語,讓大家紛陳己見。依稀記得,那時候同學們多不熟悉以現代性、殖民性、本土性等概念來分析闡述,只表達了一些素白的想法。七嘴八舌,也許言不及義,但這堂課鬧哄哄的,頗有「鬪熱鬧」的氣息。
講到〈蛇先生〉時,老師要我們細細品味蛇先生與雞午憩的那二段:「……蛇先生似追隨著煙縷神遊到天上去,他的眼晴已瞌了一大半,只露著一線下邊的白仁,身軀靠著櫃台,左手抱著交叉的膝頭,右手把住煙管,口微開著,一縷口涎由口角垂下,將絕不斷地掛著,煙管已溜出在唇外。一隻閹雞想是起得太早,縮上了一隻腳,頭轉向背上,把嘴尖插入翼下,翻著白眼,瞌睡在蛇先生足傍……」、「冷冷冷,忽地一陣鈴聲,響破了沉濕空氣,在這閒靜的空間攪起一團騷動,趕走了蛇先生的愛睏神,他打一個呵欠,睜開眼晴……忙站起來,險些踏著那隻閹雞……」。老師認為賴和寫景功力了得,氣氛營造極好,尤其「險些踏著那隻閹雞」一句,是賴和神入其中的神來之筆。的確,多靜謐慵懶的一個草地午后啊!多鮮活的化外之「督龜」蛇與雞!教我們細細咀嚼賴和美文之後,老師還引我們深入思考台灣漢醫與日本西醫之間複雜的辯證張力──西醫背景出身的賴和,透過蛇先生流露了怎樣不同於西化的思考角度?
上〈前進〉一篇時,老師先唸了首段後,再隨興點了幾位同學接續朗誦全文。再次,低沉的嗓音傳來,我又漸漸地融入了賴和的文字之流裡。散文詩,黑之美韻:兄弟倆原在黑暗中攜手前進,後因開眼見光的有無而造成識見的差異,最後落得兄獨自前行。哪能無感?那種因能見度不明,左右徬徨的無邊黑暗感,確是無助,近百年後課堂中的我,當時仍能感同身受。
爾後,路上遇著老師,總覺老師的身影疊有「和仔先」的影隻。
4.
從此,老師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
修習老師開的「台灣文學史專題」。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在課堂上問起:1999年「台灣文學經典」選拔,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入選,而日治時期作家賴和、楊逵、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等卻都未入選,大家對此有何看法?話畢,頭交頭,議論嗡嗡。一位中文所同學發言支持張愛玲入選,理由是張愛玲對台灣文學的影響很大……嗡嗡嗡……我隨後發言:若以影響力論,那麼我高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