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

人物形象 作业: P230 第4题、第5题、第6题。 景物形象 景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情中景) 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景象 意象 2007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卷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______之感。? ? (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2004年湖北高考):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朱淑真的《秋夜》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意象和意境题例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营造了怎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