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应不良与家庭支持
适应不良与家庭支持 人是在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中成长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健康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什么是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1-3月)、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 长期发展下去,甚至能成为心理阴影。 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 1、外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应激源) 分类:突然的,有前兆的 主动的,被动的 喜欢的,讨厌的 必然的,偶然的…… 2、内因: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 青少年常见的应激源 升学到新学校, 新学年增加新学科, 更换老师 失恋 搬家 出国 父母关系破裂 亲人去世 …… 适应不良的症状 情绪类: 1、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 2、以焦虑为主者,则表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等。 品行类:常见于青少年,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药物滥用、离家出走、未成年性行为、滥交等。 躯体类:睡眠障碍,体重减轻,食欲变化,消化系统不适,咽部异物感、身体莫名的疼痛、皮肤病变等。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 退缩类:常见于儿童,表现为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低龄行为,如尿床、吸吮设置、过度依恋、不讲卫生等。 如何应对? 改变环境 提升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理解层次 NLP大师罗拔·笛尔士整理出来的一套有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 系统:我与世界的关系。 身份:我是谁?我要怎样的人生? 信念、价值:为什么要做? 能力:怎样做? 行为:需要做什么?做了没有? 环境:外界环境与资源。 日本小学校帮厨的学生。每天都抽到一个班,不管大小学生,都要参加,帮助厨房做饭、、准备餐具等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已经做好在等中国客人了。没有人先开始吃饭,等到中国的同学都坐下来,他们才动了筷子。 这个日本女孩,帮助中国老师解开牛奶瓶上的绳子 她将绳子和封盖分成两个杯装起来,还拿着杯向旁边的中国学生走去,帮助他们分开装。 我们的同学解开瓶子,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接过取下来的绳子和瓶盖。 杯子里,垃圾就分离开了,塑料的包装要放在左边的垃圾桶,右面的纸质封盖要在右面。 这就是垃圾分类的教育,从娃娃抓起。 几乎所有日本小朋友都是牛奶喝完,饭菜吃光。他们的牛奶瓶子喝完后,都倒着放,这样不容易走路的时候倒下来。 每个日本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自己带的小牙缸,吃完饭就立刻刷牙,饭堂里就有敞开式的水池,很方便。从小养成这样的卫生习惯,一生都会成坚持的。 饭后,没有监工和指挥,各自找能干的活。 干活也开心 是什么使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差异如此大? 教育观念、价值观的不同 信念、价值观突破了,行为才会改变,能力才会提高。 一些信念的限制需要突破 劳动是吃亏还是获利? 劳动是耽误时间、还是锻炼能力? 什么最重要? 学习成绩?健康?快乐?…… 案例:不会做家务的妈妈 培养孩子做什么样的人? 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的态度,做成功快乐的人! 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演出来的。 南京一中一堂特殊的生命课 黄侃老师的女儿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开朗。到荷兰留学不到半年,却自杀身亡。 她的反思 因工作忙,女儿上幼儿园就全托,周末才回家,孩子从小缺乏家庭足够的关爱。 对孩子关心物质多,成绩多,关心精神少。 孩子上初中后,变得沉默寡言,还以为是长大了,变文静了。没想到是患上了强迫症。 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她的建议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老师。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及时沟通,用各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孩子的痛苦,看到孩子的努力。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要教孩子学会正确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要让孩子学会求救,这不是丢人,而是爱护自己,帮助自己的方式之一。 一位咨询师的笔记 “青少年是最需要心理支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