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建筑物规划与设计 第四章 城市地下公共建筑物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本章主要内容: ◆地下商业街 ◆其他地下公共建筑 ◆城市公共建筑规划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4.1 地下商业街 正式名称“地下综合体”:一种将商业、交通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地下建筑。 (1) 概述 主要功能:交通与商业。 地下商场与地下商业街 ⑵ 地下商业街的城市功能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⑶ 地下商业街的设计 1.地下商业街的功能关系 (见下图)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2.面积比例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3.结构断面形式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3) 拱平顶结合 中间的上、下拱内 可为风道,也可为弧形 顶建筑,增减美感。两 侧的平顶暗挖有困难, 故整个结构也应采用明 挖。如地质条件好,也 可暗挖成三连跨结构。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4 平面组合方式 1) 步道式组合:即在步行道的两侧组织房间,通常为三跨结构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2) 厅式组合:没有特别明确的步行道。结构为多跨框架。 特点: ①组合灵活,通过内部划分来组织出 人流空间; ②较易迷失方向,类似超级商场; ③应加强人流交通组织,避免交叉干 扰,在应急状态下做到疏散安全。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3)混合式组合:即将厅式与步道式结合起来。适于大、中型地下商业街。 特点: ①可以结合地面街道与广 场布置; ②规模大,功能多,地下 空问利用充分; ③彻底解决人、车分流问 题;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5. 竖向组合设计 1) 设计基本内容 地下街的竖向组合比平面组合功能复杂。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分散客流功能~步行方向引导,商业功能; ②出人口、楼梯、电梯、坡道、廊道等及过街立交的设置; ③与其它地下交通设施的衔接,如停车场、立交公路、地铁车站等; ④市政管线的处理; ⑤考虑地下街扩建的可能性,预留接口。 上图为日本东京八重州地下街,长400m,宽80m,建筑面积69200m2,共三层,顶层为商服,中层为车库及地铁,底层为机房,管、线也都设有单独的廊道。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2)设计内容的组合关系 对于不同规模的地下街,其组合内容会有差别。 ①单一功能的竖向组合 单一功能指地下街无论几层均为同一功能,比如,上下两层均为商业街。 ②不同功能的竖向组合 例如: a.上层为步行商业街,而下层为停车场; b.上层为步行商业街,中层为停车场,下层为地铁站,等等。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6. 出入口设计 原则:应在地面人流较集中处设置出入口,出入口可以直通地面,也可以设在建筑物内。 1) 设置数量 出入口的设置数量应满足城市消防、防灾规范要求,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否则应设防火隔墙。 当地下街长度>60m时,宜每隔30m设一直通地面的台阶通道。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2) 出入口宽度 按预测交通流量设计,一般不小于2m。 3) 出入口建筑形式 ①棚架式~设在交通道路旁,棚架形式多样,最多的是拱形玻璃雨罩,上有金属骨架。 ②平卧开敞式~不设棚架。 ③下沉广场式~在广场等宽阔地区设置。 ④附属建筑式~设在地面建筑物的第一层,如高层建筑、地铁车站、停车场等,人流口与车辆口应分开,可供车辆直接驶入。 ⑤垂直式~在考虑特殊用途时,如人防、维修等,设垂直爬梯上下。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4.2 地下其他公共建筑 ⑴ 地下办公建筑 多为半地下建筑,国外较常见。 例1: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威廉逊楼 例2:加利佛尼亚州政府大楼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⑶ 地下科教建筑 指建于地下的各类科研、设计、实验机构等。 使用要求:这都是些十分需要安静的部门,利用地下与外界隔绝与隔音的特点,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⑷ 地下医疗建筑 指建于地下的医院、检验中心、急救中心、实验室,药品保管等。 ⑸ 地下文物古迹类公共建筑 古文物价值连城,保存不好其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充分利用地下建筑恒温、恒湿以及隔绝性好的优点保存古文物。 第四章 地下公共建筑物 4.3 城市地下公共建筑规划 ⑴规划原则 1.应与城市交通现状及规划特点相结合 2.地下建筑是整个城市公共建筑系统的补充 3.应体现多功能组合 4.要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