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声调说五律格式纠补 - 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清代声调说五律格式纠补 - 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声调说五律格式纠补 - 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

中正漢學研究 2014 年第二期(總第二十四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9~184 1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59 清代聲調說五律格式糾補 蔡振念* 摘 要 本文檢視了王士禎等清人對五言律詩格律拗救的說法,就其中略而不詳者以唐詩實際 證例衍申其說,其中互相扞格者則辨其正訛,其中與唐詩實際聲調相出入者,則以統計方 式為之糾補。 其次,本文僅以五律為度者,實因五律聲調為近體之基礎,七律不過於五律之上添加 兩平或兩仄,五絕、七絕則聲調取於五律、七律之半,其聲調、拗救與律詩並無不同。 本文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及「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兩種律聯為準, 乃基於律詩除首句用韻之少數數例外,皆用此兩種律聯排列組合而成,實為律詩之基本單 位,兩種律聯之聲調及拗救明,則五律之聲調明矣。 關鍵詞:聲調、五律、平仄、唐詩、拗救 *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160 中正漢學研究 一、前言 中國詩歌自《詩經》到魏晉之間,並無聲調格律之說,作詩的聲韻完全以口語為準, 無韻書可以依循,其時漢語聲調只有平仄二聲之分,仄聲不再細分上去入,到了南朝沈約 1 (441-513 )始倡四聲八病之說。因此,中國詩歌從南朝齊永明時期(483-493 )開始,才 一步步走上講求格律之路,浸染至於初唐的沈佺期(656-716 )、宋之問(656-712 )五言 2 律詩臻於成熟,其間經歷了約兩百年的嘗試和演化。 沈約四聲八病之說,我們僅能從他 的《宋書 .謝靈運傳論》略知梗概: 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 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 ,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 此旨,始可言文。3 又《南史.陸厥傳》記載了當時陸厥與一般文人作詩講求聲律的情形: 時 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 識聲韻 ,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蜂腰、 鶴膝 ,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4 這是文獻上首次提到「平頭」等四聲八病。其次,沈約〈謝靈運傳論〉的那段文字, 和陸厥寫給沈約的信相去不遠,可見陸、沈兩人對聲病的看法近似,陸厥〈與沈約書〉云: 1 參見王力:《漢語詩律學》(上海:上海世紀集團,2005 ),頁3-6 。此書寫於1945 年至1947 年間, 一直到1957 年才由新知識出版社首次出版,1978 年修訂再版;臺灣出版者或署名王了一,或不署 名,書名亦改為《詩詞曲作法研究》或《中國詩律研究》。 2 近體詩的演變和完成,可參看鄺健行:〈初唐五言律體律調完成過程之觀察及其相關問題之討論〉, 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21 期(1981),頁247-258 ,此文又收入氏著《詩賦與律調》 (北京:中華書局,1994),頁106-123 ;又向麗頻:〈南北朝至初唐五言律詩格律形成之研究〉,(高 雄: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1995);杜曉勤:《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臺 北:商鼎文化出 版社, 1996),上篇,頁4 -92 ;施逢雨:〈單句律化:永明聲律運動走向律化的一個關鍵過程〉, 《清華學報》29.1 (1999,9):301-320 。 3 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67 ,頁1779 。 4 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48 ,頁1195 。 清代聲調說五律格式糾補 161 大旨欲宮商相變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