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八.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八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5题,共10分) 1、《深察名号》的作者是 2、《原道》的作者是 3、《封建论》的作者是 4、《物不迁论》的作者是 5、《孔子改制考》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题,共20分) 1、和实生物 2、童心说 3、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4、格物致知(朱熹) 5、即万物之自虚 三、标点、注释下文并解释其哲学思想(30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亡强体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1)常 (2)天人之分 (3)至人 (4)天职 (5)天功 (6)天情 (7)天君 (8)天官 (9)天政 (10)能参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题,共20分) 1、《韩非子·五蠹》是怎样论证道德社会功能的局限性的,有什么现代价值。 2、谈谈你对《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思想的看法。 五、材料题:翻译并简要分析其哲学和现实意义(每小题20分,共1题,共20分) 1、分析慧能和弘忍的对话:“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5题,共10分) 1、《深察名号》的作者是 董仲舒 (2分) 2、《原道》的作者是 韩愈 (2分) 3、《封建论》的作者是 柳宗元 (2分) 4、《物不迁论》的作者是 僧肇 (2分) 5、《孔子改制考》的作者是 康有为 (2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题,共20分) 1、和实生物 众多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得事物产生并存在。这表达了和生、和立、和达的思想。(4分) 2、童心说。 童心就是真心和本心;闻见、道理等会使人丧失童心;要找回童心,才能成就真人。(4分) 3、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理与象是体用的关系,从体看是体用一源,从象看是显微无间(4分)。 4、格物致知(朱熹) 格物就是要穷尽该事物的本然之理;致知就是根据心中已有的知识推之,进一步实现二者的循环往复。这一认识有一定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意义。(4分) 5、即万物之自虚 僧肇提出“即万物之自虚”的根本观点。在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包含了常识认识和般若智慧两种认识的设定,包含一定的价值和实践指向。僧肇对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即色、心无宗的局限进行了说明,提出存在和真实之间的区别,从有无统一、说法缘起和缘起性空的角度、从名实关系说明不真空。 标点、注释下文并解释其哲学思想(30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10分) (1)常:恒常,必然性,规律性。 (2)天人之分:人的社会治理、礼仪,人的努力和自然规律的关系。 (3)至人:这里的至人是懂得天人之间的区分和联系这种关系的人,和孔孟理解的人格有一定的差别。 (4)天职:天表现出的不为而成和不求而得的特点。 (5)天功:天的功能。 (6)天情:形体产生以后具有的好恶、喜怒、哀乐。 (7)天君:心对五官的管理。 (8)天官:人 感官和外物相接的功能。 (9)天政:自然界和人之间具有类别关系,顺从和逆取这种关系会有不同的结果。 (10)能参:自然本身的功能和人对自然功能的利用。(10分)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1题,共10分) 1、韩非是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论述的。其中包括,法后圣圣人史观;进化史观;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矛盾;经济基础和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来论述。认为道德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制约的,具有历史变动性。(4分)还从社会观的角度论述,重点论述了家国之间的伦理界限及其矛盾,论述了社会性(势)力量高于个人性力量。论述了法与德的冲突。(4)提出了“法”、“术”、“势”的思想,注重实利功效,实行赏罚的手段,修明内政,减少工商人数的主张。这些都是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的。(2分) 2、谈谈你对《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思想的看法。 博学,包括智慧的成长和知识的拓展(2分)。审问,对思想中不清晰的问题,进行追问和借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