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扶持 推动蚕桑产业发展
陶宗仁
种桑养蚕产业是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在“九.五”末和“十.五” 期间引进实施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又是保护金沙江河谷区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也是香格里拉县沿江河谷区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在上江乡、金江镇、三坝乡的金沙江河谷区推广种植,种植面积约1.5万亩,是种桑养蚕地区农牧民实现短、平、快增加收入和长期性经济来源依靠所在。做大做强种桑养蚕产业不仅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同时对加快长江防护林建设,保护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与人居环境,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种桑养蚕产业的实施,给种桑养蚕农牧民带来了看得见、真实惠的经济效益,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品种种植年限与气候原因,引进种植品种混乱、品性不清,种桑与退耕还林粮食补贴挂钩,田间管理随意性强,蚕农栽桑养蚕水平粗放,规模化发展意识淡薄,短期行为突出,桑树品种退化严重,所产桑叶数量、质量和桑树栽培技术不能适应当前蚕桑业发展和蚕农的需求,加之蚕壳价格机制不完善等,严重制约种桑养蚕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扩大产业规模,调结构增效益目标。香格里拉县科技局在实施《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项目工作中,围绕产业搞调研,以科技扶持产业发展为先导,针对种桑养蚕产业中瓶颈问题,聘请科技特派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2009年、2010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和桑品种引进嫁接改良,科学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防除、蚕病预防与控制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1、对种桑养蚕产业发挥了积极的科技扶持,科技支撑作用,使种桑养蚕地区农牧民看到种桑养蚕产业发展前景、希望,充分调动桑农养蚕积极性,为香格里拉县种桑养蚕产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引进13个优良桑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建立起含11个新品种的桑品种园和分布金江镇5个村委会的优质桑树品种采枝基地,为应对品种危机带来产业风险,理顺种桑养蚕地区桑品种资源谱,有序利用桑品种资源,开展品种改良发挥积极作用。
3、尝试与摸索出一条为产业服务较为成功的培训模式,培养和提升了农牧民种桑、改良、养蚕、综合管理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精益求精,发展本地技术人才,为逐步实现应用本土技术力量服务产业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4、探索出一套集桑园改良技术、施肥灌水技术、病虫草害控制技术、蚕病预防防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措施,为科学发展蚕桑产业作出贡献。
5、通过2009年引进桑品种试验,2010年示范试验成功桑树品种,项目实施地区共完成245亩改良面积,新增10个改良品种,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1)在社会效益上,通过进一步加大种桑养蚕地区桑树改良和科技培训步伐,建立品性清楚、资源丰富、具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桑品种园,注入科技扶持种桑养蚕产业动力,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种桑养蚕地区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为桑农营造可自行调节桑品种种植规模和养蚕规模的良好条件。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品种圆和采枝基地,按照桑树的生理特性,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受益期可达25年,将对种桑养蚕产业延伸发挥重要作用。
(2)在生态效益上,种桑养蚕最直观的效益是农民利用农闲时节增加收入,而其长远的生态效益是其他经济作物无法比拟的,尤其香格里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的核心区,加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把种桑养蚕产业做为西部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保护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与人居环境,实施生态工程产生深远的作用。
(3)在经济效益上,改良品种节约采叶、喂蚕工时4-8个,改良品种改良当年亩产2006.7-2499斤,未改良品种1535.7斤,增产471-963.3斤,增产率30.7—67.3%,改良第二年改良品种比未改良品种亩产增1152—1844.2斤,增产75-120.1%,由于改良品种科技措施到位率高,抗病叶质好,产量高,能有效延长桑叶使用期,蚕食充裕,蚕抗病率提高,养蚕龄期缩短,成蛹率高,丝质等级高,综合效益明显,改变未改良面积1.8亩1年只能养殖3张蚕,晚秋不能养殖,且养殖收入每张徘徊在300—600元之间状况,通过改良实现1亩一年春、夏、早秋、晚秋4张蚕,养殖收入每张1000—1200元,亩增收600-800元,年养殖增加收入3000-4000元,实现增幅25%以上,为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产生积极示范作用。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