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人文教育功能,优化.doc

发展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人文教育功能,优化.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设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的丰富和适切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因此,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知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搞好教育十分重要,对于搞好农村教育更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归纳出: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课前我用摄像机有意识地录制一些生活中常出现的情景:不说话的“朋友”——垃圾筒、信箱、红绿灯、健身器等,让学生认认这些“朋友”,然后让学生夸夸这些“朋友”。课堂教学时音频、视频同步展示: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桌子向椅子倾诉主人在它身上乱涂乱画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站着写字的感受。最后还录制了这样一些镜头:如街上的路灯被人为地毁坏,窨井盖被人盗走等的情形,播放这些镜头时还配有画外音:这么漂亮的路灯怎么会弄坏呢?是风?还是人呢?夜晚无灯的街道可不方便了……通过这样的处理,这堂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就变得生动形象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升了学生认知水平。 二、情境再现,深化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再现学生以往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当初的体验,寻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使教学活动成为重温生活体验的过程。 例如第六册《为集体多做好事》一课中讲雷锋的故事,但雷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太久远了,也太陌生了。他们知道更多的更熟悉的是肯德鸡、麦当劳,《奥特曼》、《叮当猫》等。如果就按照课本上或教参中给学生讲讲有关雷锋的故事,我想学生们肯定会感觉很枯燥、苍白,不感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想办法找来雷锋的电影,并在课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学生们齐声说:“喜欢!”我又说:“今天老师在看电影前有个问题留给你们,看看谁能看完后找到答案,这个电影主要演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热情很高。然后我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放《雷锋》的电影片断,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看。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雷锋,看到的是雷锋助人为乐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同时雷锋这个名字也会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脑海里,为进一步教学打好了基础。 运用图画、电影、录音等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维感情共鸣,深化认识。 三、情境拓展,指导行为。 在我们农村,由于学生的生活面狭窄,生活经验不丰富,导致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出现认识上存在困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我们的品德课堂有了更大的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把一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介绍,创设与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来指导学生行为。 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就帮上了大忙。学生们一般都能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但身在农村的学生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也是很模糊不清的。一方面,在我们农村没有这样的吸毒事例让学生参照认识,另一方面,也缺少一些毒品的常识性知识,加上对毒品一吸就上瘾的好奇心,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在糊里糊涂中成为毒品的牺牲品。为了能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提高对毒品的警惕性,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矫正一些好奇心理,在课前要求学生自行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教师自己也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身临其境的视频资料。在实施过程中,那一幅幅揪心的图片,视频上一个个鲜活的吸毒犯的前车之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毒品害人的思想已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对毒品的厌恶、憎恨之情的激发也水到渠成,不必老师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讲授了,相信学生会终身难忘。 思想品德课中的道理和观点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高度概括的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