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从业比例与工资溢价对中国教育社会收益率的影响.docx

公共部门从业比例与工资溢价对中国教育社会收益率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部门从业比例和工资溢价对中国教育社会收益率的影响一、课题目的与意义1.1课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发展。从最初的拨乱反正、确立“四有”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到全面开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再到教育产业化的跃进路线,及至今日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考/GB/49157/49166/8142858.html)应该说,教育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不容忽视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国际间的比较(姚益龙和林相立,2005),还是对我国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长期下降趋势的估算(李玲,2004)都在不断表明,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位于相对低下的水平。与此同时,从受教育者的去向上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日益显著的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的局面。有研究表明(耿献辉,2012),“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经济产出贡献住居前三,也是吸纳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部门,但其不是吸纳受高等教育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成为目前吸纳高中以上学历城镇就业者的最主要渠道。”具体而言, 2007年我国劳动力就业在教育、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中分布较为集中。而这些行业中,以各种公共组织为代表的公共部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不断活跃于由政府出资进行的诸多经济活动中。(见下表)注:上表为耿献辉(2012)根据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计算而来但与此同时,上述这些行业在产出的总体水平和行业排名上均不算高。(见下表)注:上表为部分截图,原为耿献辉(2012)根据2007年19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而来这些似乎表明,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大多被生产效率相对低些的行业和部门所吸纳,进而导致教育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国公共部门、非公共部门的就业状况差异,以及公共部门在教育发挥经济效益环节中扮演的角色,需要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这正是本课题要探讨的中心。1.2研究角度本课题通过关注教育资本的主要流向,试图研究在劳动力市场中,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分割对教育贡献度的影响。本课题将以2000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各地区的就业情况为研究数据,从下面几个角度展开研究:(1)从教育的个人回报视角出发,考察公共部门相对于非公共部门的工资溢价程度和公共部门就业规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2)从教育的社会回报视角出发,考察公共部门高工资水平和公共部门就业规模分别对教育的经济贡献度的影响;(3)利用数据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对现行政策做出评价,并提供可行的建议。1. 3 课题的意义1.3.1 理论意义一方面,本课题在扩展的索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工具变量,建立了公共部门工资水平和就业规模、教育水平以及产出的计量模型,通过量化探讨公共部门就业情况对教育的社会回报率的效应的理论机制,将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另一方面,本课题利用SYS GMM方法处理面板数据,分地区按时序实证分析全国的总体状况,对我国省际的教育贡献率变化的计量方法上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1.3.2 现实与政策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相比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机制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改革必要性和发展空间。深入考察教育的低收益问题及其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探究这一问题将使我国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明确。如前所述,我国的教育贡献率和许多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公共部门的角度审视这一现象的成因,我们或将得到缩小差距的可行路径,为高质量人力资本充分发挥生产力效益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其二,探究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在部门间的分割状况的认识,从而推进人力资本在部门间的配置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普遍认为,当市场化尚未成熟时,由于寻租行为的作用,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员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非公共部门。这些差异将反映在公共部门的工资溢价程度上。因此,研究各部门间工资差异及其所导致的潜在经济效益损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改革的程度和方向,进而有利于各级政府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推进劳动力市场健康、高效地运转。其三,探究这一问题将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部门的效率。从提升教育社会收益率的目标来看,公共部门过大的就业规模,不仅导致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职能出现错位、缺失等现象,还会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性而将降低教育贡献率和经济效率。本课题的研究将试图从部门结构和工资水平的调整方面,对现行体制做出评价,对政府提高教育政策或其他方针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文献综述2.1 外国的研究情况概述2.2.1公共部门、非公共部门和教育的个人回报率对于发达国家,Dustmann 和 Soest(1998)发现在德国,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