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论 - 暨南大学学报.pdf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论 - 暨南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论 - 暨南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125期 No.62006 of andSocial SumNo.125 JournalJinan Sciences) University(Philosophy 【文学研究】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论 伍世昭1,陈爱华2 (1.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516015;2.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0) [摘 要]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是一种从文学作品本身看取其价值存在,强调 文学的审美特质而形成的价值趋赴。它在20世纪大致经历了世纪初的萌生、“五四”时期的建设、1930— 1940年代的深入、新时期的发展等四个历史阶段。感性形式、审美意蕴、批评模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 其知识话语结构。它对文学审美之维的探求,深化了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但也存 在忽视审美意蕴的开掘、以美学的研究代替文学审美特性的把握、理论建构的西化倾向等局限。 [关键词]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反思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06)06—0104—06 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是从文学 可利用者是已。”[1]17卜173王国维的审美文论的 作品本身看取其价值存在,追求文学作品的独 中心范畴是“境界”。围绕着一个中心范畴,具 立自律品格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趋赴。审美感悟 体运用诸如优美、宏壮、造境、写境、大境、小境、 价值取向将文学的发展与满足个性审美需要相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文学批评基本 联系,关注文学作品整体的审美特性及其给读 理论范畴,搭建起“境界”论诗学大厦。 者带来的审美感悟。其基本含义是强调文学的 对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视,在五四新文学理 审美功能,将“审美性”视为文学(作品)的本质 论批评家那里得到了广泛呼应。以郭沫若为代 属性和终极价值意义之所在,是一种以“审美 表的创造社和以闻一多为主将的新月派是五四 性”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以提升人的审美 时期倡导审美文论影响最大的两个文学社团。 境界和精神境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相对于创造社讲文艺的审美价值的同时还带有 对人生教育启蒙的考虑而言,新月派似乎更“唯 一、历史之脉 美”一些。如果说在对文学感性美感的强调上, 郭沫若偏重“情感”要素的话,那么闻一多等新 20世纪文艺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 月派成员则更偏重“形象”视觉要素。闻一多 的确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王国维那里。 对当时的新诗艺术形式极为不满,要求强调文 他从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及叔本华的艺术理论 学的形式纪律,认为无约制的情感抒发会破坏 那里受到启发,主张文学批评须着重于“美术之 诗美,要求用理性形式约制情绪的过度抒发。 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带着游戏性质的“无利 他的“三美”说即是一种重要的以文学的“审美 害性”:“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日:可爱玩而不 性”为前提的诗歌形式理论。 [收稿日期]2006—04—11 [作者简介]伍世昭(1962一),男,湖南东安人,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 陈爱华(1977一),女,广西百色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28卷第6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