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重点 - 上海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建设重点 - 上海大学

上 海 大 学 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 (修订稿) 上海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2012年3月修订 上 海 大 学 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 (修订稿) 学科是大学体制下人类知识的系统化集合,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平台。学科建设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前提,是大学各项工作的主线。学科建设的状况标志着大学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科的支撑。 为了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抢抓机遇,把上海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和《上海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内涵建设,找准学校相对优势,找准国家和上海的发展需求,在“优化结构、交叉融合、突出重点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贯通古今的历史,当世界,前沿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学科体系。发挥优势,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各方面,为协调发展大学。以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学科为目标,整合学科资源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强化科技创新,我校科继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学科速成长,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综合性学科局,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学科队伍大力推进“人才强校”,积极探索遴选、吸引、培养和用人才的机制,建立完善优秀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引进并举,了支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两院院士,2001年起,学校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在全国高校率先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2003年起,率先在实验室设立技术总监系列岗位,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在校内外公开招聘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致力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改革岗位津贴分配办法,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投入,在发展中解决教师队伍水平不适应上海大学发展目标的矛盾。 3、学术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学校大力促进从人人搞科研到科研上水平的转变,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局面。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项目构成显著改善。国家级项目数量快速增长,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达到114项,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107%,经费增长158%;2009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1项,居上海高校第二名,与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并列全国第11位。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上海大学累计发表国际三大检索论文7653篇,相比“十五”期间的2853篇显著增加,发表论文的刊物层次和被引用率也显著提高。专利成果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校申请专利和授权数分别是590和123,到“十一五”结束,我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已分别达到2412和917,实现了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我校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45项,其中一等奖4项。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 6 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41项,其中一等奖 10项、二等奖 11 项、三等奖 16项、内部探讨奖2项、网络理论宣传奖2项;邓小平理论研究奖11项,其中二等奖 8项,三等奖 3 项。 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实验室及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实验室被列入科技部与上海市科委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型显示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入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入选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师名师少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偏少缺少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交叉学科增长点不多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念, (三)机遇与挑战 1、科教兴国为高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高等学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文化建设,四个率先,四个中心我校,如何加快建设一支高层次的学科队伍,学科发展面临的艰巨。要求我们在、队伍建设等方面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从参与国际竞争的度创新,采用国际人才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吸引国际视野、活跃学术前沿的高水平人才,增强教师队伍的竞争力。的学科体系,建本科生规模,研究生规模,社会学流体力学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